斜桩入岩稳江基,硬核攻坚筑新港——岳阳港道仁矶码头嵌岩斜桩施工纪实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11-28 17:42:26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 (通讯员:郝自阳)长江与洞庭湖交汇的水域,水深流急、通航繁忙,一座现代化散货码头正在江面加速成型。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岳阳港道仁矶码头工程目前进入收官冲刺阶段,码头平台、引桥及陆域关键结构基本成型,附属与设备安装工序穿插推进,“江上新港”的大轮廓已经清晰呈现。支撑这座码头稳固“站”在江中的关键,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水下基础施工——钢管芯柱嵌岩斜桩。


斜桩之“斜”,是设计的需要,也是施工的难点。道仁矶码头属于高桩码头结构,长期承受船舶靠泊、装卸荷载与江流冲刷产生的水平推力。为提升整体抗滑与稳定能力,工程采用嵌岩斜桩体系:桩体按一定倾角斜向穿过覆盖层并锚入基岩,构成“空间受力三角体系”,让码头像在江底“多了几组斜撑”,更稳、更抗冲、更耐久。但这一体系对施工精度、入岩质量和水上组织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要在江面上把一根“斜着走”的大直径桩,精准送入起伏不平的岩层里。



第一道坎是“定位难”。江面施工受风浪、流速、水位涨落和通航调度影响大,斜桩又必须同时满足平面位置、倾角、入岩深度三项指标,误差稍大就会放大成受力隐患。项目团队把“先把骨架打准”作为突破口:水上打桩船负责沉设钢管桩骨架,岸上两台全站仪像“两只眼睛”实时盯测,配合船载定位系统水陆联控,边沉桩边修正,确保骨架定位稳定可靠,为后续斜向成孔锁定基准。


第二道坎是“成孔难”。斜桩要在钢管桩内继续斜向旋挖成孔并进入基岩,最怕“走偏、塌孔、卡钻”。针对浅覆盖层厚度变化大、岩面起伏不均的现场条件,技术团队反复试验比选工艺参数,采用具备角度锁定与导向功能的成孔装备,并实行“分段试钻—参数迭代—逐孔优化”,把可能的偏孔风险消除在起钻前;对易扰动地层加强孔内稳定控制,确保斜向钻进“既按角度走、又能稳得住”。




第三道坎是“入岩与成桩难”。孔成之后,如何保证桩端与岩层结合牢、质量可检测?项目严格执行二次清孔与气举反循环工艺,持续带出孔底沉渣,确保孔底洁净、入岩实锚;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连续导管法,并通过导向装置保持导管居中,避免离析与夹泥,确保斜桩一次成型、整体密实。面对斜桩中部约14米空桩区域检测通道声测管固定难、传统装置自重大耗材多的问题,团队在攻关中研发形成轻量化组合装置并申报专利,使检测更可靠、材料更节约——专利不是“主角”,是攻坚中“逼出来的办法”,为复杂斜桩质量可验证提供了关键工具支撑。




“每一根斜桩,都是在江流里做精密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说,斜桩施工不是单一工序的突破,而是测控、装备、工艺、组织的系统攻坚。为此,项目坚持方案先行、风险前置,把斜桩施工纳入危大工程专项管理,做到“每根桩一套参数、每道工序一轮复核、每个关键点一人旁站”,用制度穿透和技术复核把高难度工艺稳稳落地。


随着一根根斜桩稳稳锚入岩层,码头的“江底根基”不断夯实,上部结构施工面得以连续展开,平台成型、引桥贯通及后续设备安装加速衔接。当前工程已全面转入“功能完善、交工验收”阶段,各项收尾任务正按计划推进。


从江底“斜插入岩”的硬核攻坚,到江面“新港成型”的奋进图景,中交人把科技创新写在工序里,把担当责任落在江水中。随着收官冲刺持续深入,这座洞庭门户新码头将为岳阳港口能级提升和湖南水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岳阳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
编审:刘军晖 方玉轶
版权声明:凡本平台注明“记者:XXX”的所有作品,均为本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平台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岳阳广电全媒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方莹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