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 邱琪)湖南明确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现代石化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作为岳阳首个突破千亿的支柱产业,岳阳现代石化产业约占湖南石化产业总产值的60%,是湖南打造万亿现代石化核心基地的“主力军”。目前,岳阳正加快构建“1+3+x”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万亿现代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在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各类装置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今年5月25号,酯化法环己酮装置B线一次开车成功,每小时向下游装置稳定供应优质原料环己酮20吨。至此,该项目新建17套主生产装置均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全线开车。项目采用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己内酰胺绿色成套新技术,也是该技术首次实现工业化应用。
湖南石化新区己内酰胺部党委书记 罗凌宇:通过前段时间的技术攻关、工艺优化,已经达到了设计标准。从原材料上打下了很好的发展基础,也给沿江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思路跟发展的新的模式。
湖南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整体搬迁至距离长江岸线3.1公里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按照“5G智慧工厂”标准建设,设备国产化率99.9%,中央控制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新建了煤气化、己内酰胺、聚酰胺、等17套主生产装置,涵盖从煤制氢到聚酰胺全产业链,己内酰胺年产能由30万吨提升至60万吨,单位产品外排废水、化学需氧量、综合能耗分别降低73%、67%、20%,为沿江重化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新模式。
湖南石化科技部科研管理室主任 黄阳:我们己内酰胺的整体负荷已经达到了设计产值的95%到97%,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地进一步调优。我们的理念、主要的原则就是说,要以绿色的新技术打造我们发展的基础,然后以高端的新产品去拓展支撑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做到在绿色和高端上协同发力。
距离己内酰胺项目10余公里的长炼绿色化工产业园,总投资357亿元的乙烯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挖掘机、运输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日夜奋战,场地平整如火如荼。该项目按照“减油增化”原则,将带动湖南石化成品油收率从70%降至51%,产品附加值提高25%,能耗降低约15%,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税收过百亿元,带动下游投资超过1500亿元。
岳阳乙烯项目场平工程现场负责人 尹剑:截至目前,共完成土石方挖运1965万方,场内日投入机械数量300多台套,日挖运量10万方以上。后阶段,将加大机械设备投入,提高土石方挖运量,抢抓晴好天气赶工期,争取早日完成乙烯项目场平工程。
在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东方雨虹高分子防水卷材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这批高分子防水卷材将远销德国。乙烯作为东方雨虹主打生产材料,以前主要依赖于从外省采购,产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了生产和发展。
岳阳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徐东:岳阳乙烯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东方雨虹生产材料本土化,彻底打通原料上游供应壁垒,进一步节约成本,延长产业链条,让上下游企业在园区无缝对接,更有利于我们公司长远发展。
今年,岳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重点依托乙烯和己内酰胺两大“立省项目”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加快构建“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全产业链,奋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中部地区石化新材料技术创新示范区、长江经济带现代石化绿色发展示范区。2023年云溪区境内涉及化工领域的新项目共签约59个,总投资30.65亿元。2024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84.24亿元。
云溪区委副书记、区长、湖南绿色化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蒋春艳:我们将坚持“1376”总体思路,跟进服务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全力招大引强、扶优培强,力争 2026 年底乙烯项目全面投产,乙烯下游配套项目能同步建成,尽早实现3000亿元产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