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常识】三伏天养生记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1-07-23 10:55:33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天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11-720

中伏:721-8月09

末伏:810-820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养生方法,特别是身体虚寒的女性、身体虚弱的老人家及发育不良的小孩。


图片
第一招:喝热茶



图片


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研究证实,饮用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因此,夏天喝热茶是简便易行的降暑良方。夏季阳气浮散于外,人体内里虚寒,因此夏天应适当选择温热食物,喝热茶,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让汗孔打开,微微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散热。


图片


图片
第二招:做艾灸



图片

SUMMER
图片
图片
少食寒凉、以灸泻热。用艾灸的方法,选则阳穴灸之(先灸百会,再灸大椎),便达到以火泻热的效果。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的艾灸,这时可以多按揉涌泉穴、太溪穴,然后艾灸这2个穴位10分钟,滋阴的效果很好。在施灸的过程中,适量出汗,再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顿时人就会感觉到清爽无比,闷热之气一扫而光。所以伏天艾灸,是泻热清凉、养生避暑、冬病夏治的最佳方法。


图片


图片
第三招“趁热“调肩颈”




“三伏贴”


入伏前后,心经气血旺盛,和它相表里的小肠经也会跟着气血旺盛起来。小肠经走肩膀,以擅长调理颈肩外头著称,被称为“肩脉”。所以凡是颈椎有不适、肩周有问题的朋友就要抓住这个好时机来调理了。这时在肩颈贴三伏贴也是打通“肩脉”的一个好方法。

图片


敲打双手后溪穴


把手抬起来,握拳,对敲双手后溪穴。每天有空就可以敲,尤其在下午1-3点气血流注于小肠经的时候,敲够200下,效果更明显。小肠经起于小指,沿着手臂的外侧后缘上绕到肩胛处,所以它能调理颈肩问题。功 效:缓解肩颈腰痛,兼具祛斑美容小肠经还经过面颊部、耳屏前方,所以刺激小肠经对缓解口疮、咽痛、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均有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四招:热敷热浴热泡脚




热敷肚脐


女性、老人及儿童,平时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在四十摄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时后取下,每天坚持敷,辅助身体排汗散热,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如果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变细,反而跟让人觉着热。而洗热水澡,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消除人体疲劳。


热水泡脚


在夏季,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促进排汗,增强汗腺功能,提高耐热力。建议每晚临睡前用45℃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15~20分钟,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千万不要大汗淋漓。
图片
图片
END

来源:岳阳市妇幼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彭旭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