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传承发扬端午文化 小粽子做成大产业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1-06-15 19:28:16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 (记者 李名虎  汨罗台胡 清)划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习俗。作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汨罗市积极传承和发扬端午文化,把小粽子做成了大产业。


在汨罗,端午节包粽子是当地人的一件大事。周高明老人出生在屈子祠镇,从小便跟着父母学习包粽子。成年后,每年端午,她都会和邻里街坊一道,制作具有汨罗特色的碱水牛角粽。


牛角粽的食材就两种,糯米和食用碱。糯米是本地产的“三粒寸”,糯性十足,米粒细长,因三厘米长而得名;食用碱则选取纯度高、质感细为佳。糯米与碱相遇搅拌至微黄,碱能使粽子剔透、糯而不烂。外面的粽叶是山林间摘取的新鲜的箬竹叶,清洗晾晒后卷一个三角,放入碱水泡制的糯米,用手压实,根据口味放入红枣、鲜肉、蛋黄等食物,再将粽叶封口后用丝线捆紧,一个形似牛角的粽子便制作完成。


汨罗屈子祠镇居民周高明: 我们端午包粽子就是为了祭奠屈原,把粽子仿造成牛角或羊角的样子来祭奠他,传承和发扬他的爱国精神。


去年端午,从外地嫁到屈子祠镇的吴姣在周高明的教学下,第一次学会了包牛角粽。这一年,正巧赶上当地大兴粽子产业,一批粽子工厂应运而生。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培训下,吴姣来到附近的一家粽子厂工作,淘米、配料、包粽,繁忙火热的氛围中,工厂日均出产粽子达10吨。


汨罗楚源粽子有限公司包粽工吴姣:今年比去年订购粽子的人比较多,产量很高,我们的收入也同样增高了。


为保障粽子原材料稳定供应,今年,汨罗市鼓励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扩大糯稻种植面积,在落实国家、省及岳阳市的政策补贴外,还按照每亩1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通过增加糯稻补贴、支持社会化服务和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等方式,帮助大户带动散户,大大增加了农民种植糯稻的积极性。汨罗还按照“一县一特色、一村一农产品牌”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新建和改扩建6万亩高标准农田,腾出更多的高效土地资源,鼓励农民种植糯稻和粽叶。目前,汨罗的糯稻种植面积已增加到5.6万亩,较去年增长60%,粽叶种植面积接近10万亩。


汨罗市粽子行业协会会长高超:我们的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5%,达到了3500吨左右,我们现在已基本上实现了自产自足。



责任编辑:周薇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