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耀巴陵】何长工:为民众扛一辈子长工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1-06-07 19:44:43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刘超君 罗先宇 周丞)何长工,原名何坤,1900年出生于华容,毛泽东亲自给他改名为“长工”,意为“为民众扛一辈子长工”。他是一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在我国建军史上有着重要、特殊的地位。


何长工纪念馆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把何长工的革命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这里熠熠生辉。


华容县一中学生黄敏:刚刚在这里听了何长工爷爷留学法国时的经历,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刻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


何长工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幅场景,三个年轻的工农革命军战士正在设计制作军旗,而这面红色旗帜,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它的主要设计者,正是何长工。


根据何长工的回忆,他当时根据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过的苏联红军军旗旗样式和曾经学过的几何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画出草图,最后将工农革命军军旗底色确定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是颗黄灿灿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镶着镰刀和斧头则代表工人和农民。


何长工纪念馆讲解员欧阳婷: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时,兴奋地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首词写于起义开始之际,毛泽东同志无比兴奋,因为起义终于打出了共产党人自己的旗帜。


燎原星火为解放,筚路蓝缕意志坚。从设计第一面军旗到促成井冈山朱毛会师,何长工都参与其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昌起义后,朱德等人率领部分起义部队转战广东一带。何长工受毛泽东指派,南下联络朱德部队。


何长工纪念馆讲解员隆梅: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一片血雨腥风,何长工冒死进入广州城,最终在今韶关犁市找到了南昌起义余部,促成了“朱毛”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也为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揭开了新的一页。


纪念馆还存放着一张泛黄的烈士证,上面写着孟淑亚的名字,她就是何长工的结发妻子。1930年时,组织上曾经考虑将孟淑亚接到上海,但何长工说,红军初创,经济困难,我不能只顾自家的安危冷暖。因而暂时搁置了转移行动,没想到不久后,孟淑亚便被反动派杀害。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何长工失去了35位至亲。


何长工纪念馆讲解员刘蓉:他为国忘家,为公忘私,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宁可牺牲骨肉亲情,献出宝贵的生命,只因他“家国大爱深似海,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襟怀”和为“民众扛一辈子长工”的庄严承诺,也铸就了闪闪发光、永不褪色的“长工精神”。


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何长工纪念馆通过开展红色故事“小小解说员”、党史研学进校园、流动巡回展板等系列活动,让“长工精神”走近群众、走进新时代。


何长工纪念馆馆长詹明义: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国家对红色教育更为重视,来我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团体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据统计,截止目前我馆共计接待省市县单位1328家、学校68所、旅游团队1212个,合计21.6万余人次。


在何长工的出生地,华容县禹山镇正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以红色城堡和何长工故居为特色的旅游产业。


华容县禹山镇南竹村总支副书记 盛贤利:我们下一步我们将建设儿童乐园、宾馆等配套设施。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为村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践行好“为民众做一辈子长工”的长工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姜徕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