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萍和她的爱心人士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0-02-07 10:45:08

       岳阳广电新媒体中心讯(岳阳楼区文联 王天明)新型冠状病疫情潜伏在快乐的春节里,让人猝不及防。肆虐的病毒让口罩这常见的物品成了紧缺物资,关键时刻它可以抵挡细菌救命啊!2月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收到了陈银萍捐来的10盒200个医用口罩。同日,长沙救援队也收到了她的捐赠物资。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她是疫区湖北荆门人,更没有人想到她从大年三十就开始了在土耳其各大小医药店扫街似的购买口罩、防护服等国内医院急需的防护品。然后是无偿的捐献。

       陈银萍是湖北籍在深圳卓汇国旅的一名普通导游。元月23日,腊月廿九。她在广州白云机场带一个团队去土耳其旅游。而这天也正是壮士断腕,武汉封城的日子。她怎么大胆也没有想到家乡的疫情会那么恐怖、那么害怕。带着她的团队跨出了国门,想着在土耳其欢度中国传统的春节;计划着如何把欢声、笑语、快乐传递到每个团队人员的心中;庆幸着导游这个职业的幸福,看了奇山秀水、异国风情,还赚到了薪水。


       来到土耳其,她接连收到多条微信,其中一张图片附上的文字让她泪奔:一个护士穿着仅有的一套普通的隔离衣,戴着仅有的一个口罩,躲在医院的一个角落里哭泣。这个年幼孩子的妈妈,刚参加完一名重症新型冠肺炎病人的抢救。要下班了,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隔离还是回家?口罩、防护衣是扔掉还是继续使用?口罩、防护服是传染病医生、护士最常用的物品啊!怎么一下这么紧缺起来了呢?疫情突发加上春节,生产企业放假,需求量大增供不应求。疫情在扩散、病人在增加、人民的防范在加强,常用的口罩显得特别的不平常了,它甚至可以保命啊!病人需要、医生需要、武汉需要、全中国都需要。自己正在土耳其,这里没有疫情、这里有可以救命的口罩、防护服。她没有多想,打算为家乡抗击疫情尽些绵薄之力。并没有意识到接下来会有那么多的惊喜和感动;那么多的艰辛、委屈甚至几次险些崩溃……
   
       元月24日,中国的大年三十。这天在土耳其的陈银萍有着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悲伤。她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满满幸福收了妈妈给她发来的688.99元的红包。土耳其华人导游阿力开着车同她一起寻找医药店采购医用口罩、防护服。开朗的她每有收获就拍照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快乐。寻找对口的捐赠医院。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她的手机微信响个不停,家乡医院接受爱心捐赠公告像雪片似的向她飞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武昌医院、华润武铜总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我的天啊!急需的都是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防护用品。那个护士的照片又在她的眼前闪现,她觉得蓝蓝的天空突然阴沉了下来,这一封封公告就是一份份求助信,求救信啊!家乡的病人在受难!家乡的医生在受苦!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受煎熬!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前所未有的责任!除夕夜她发了一个微信图片:向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致敬!从这一刻起,她的心与家乡医务人员的心紧紧相连。
 

 
       导游就是要向自己的每个客人传递快乐、开心,让每个游客的心里感到舒畅、幸福,更何况是大年三十的团。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陈银萍一直努力着,她热爱这份工作、珍惜这份工作。她一边带团一边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空余时间与朋友联络希望找到更多的货源。N95口罩、医用防护服占据着她的大脑,占据着她身体的每个细胞,每每找到一些口罩和所需品,她就要兴奋一阵、高兴一阵、激动一阵。“望着店里摆放的口罩、防护服,我的眼睛就发光,有要抢的那种冲动。”她说。一箱又一箱的口罩采购到了,她的心里乐开了花,想着如何快速把这些物质运回去。


       元月25日,正月初一。这天央视发布了一条新闻:即日起,全国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十酒店”产品。这条新闻在旁人看来无非是暂时不出去旅游罢了,而对于陈银萍这些导游来说不亚于迎头受到了痛击,实际上是宣布她们下岗、失业。暂停?是半月还是一个月、两个月?不知道。自己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一回国就成了失业人员,她感到委屈、无助,悲伤、难过。然而,看着手里拿的口罩、想着宾馆房间里堆着的防护衣,她仿佛听见了医生、护士无奈的哭泣声,呼救声。这一只只口罩、一件件防护衣在自己的眼前是普通的物品,而到了医生、护士的手中就是一只只防御的盾牌、一座座病毒的隔离墙、关系着同乡的生命啊!她来不得细想、她没有理由细想,必须振作起来。失业了,工作可以再找。生命没有了,再怎么努力也找不回。把救命物资运回去是当务之急。

       疫情的影响如大海凶猛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武汉封城、机场关闭。一些国家落井下石纷纷取消飞往国内的航班,原本很简单的货物托运变得十分困难了。怎么办?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人肉”带回。然而一箱口罩有一二十斤重,自己弱女子一个,背一箱还行,其余的怎么办?这时的陈银萍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得有人帮助、有人支援,更何况口袋里的钱已经用完,需要物资的求助公告还一封接着一封。然而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导游,她陷入困境之中,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怎么办?我能够做什么?”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每遇难事、急事,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心中思考着同一个问题。都在努力做到有份热就要发份光。陈银萍与她的导游同伴和微信朋友一拍即合。陈银萍、黄江、阿月、杨洋、彗鑫、万程6个人立即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叫:旅游人&各界爱心人士。任务:寻找货源、接受爱心捐款、在海外采购物资捐赠到湖北特别是湖北周边的孝感、荆门、监利等医院。分工:黄江总负责,接收回国物资和分配;陈银萍负责在土耳其;阿月与杨洋负责在迪拜;慧鑫负责在俄罗斯采购和寻找物资;万程在湖北对接医院;同时陈银萍还负责找旅游领队将各地物质带回国,慧鑫兼管财务。一个义举就这样通过微信、跨越海岸、穿越国界得到响应。得知一些导游在海外寻找救人的物资,禹河文化(上海)爱心机构、武大校友会、武汉旅游领队和海外华侨等单位和个人纷纷解囊相助。从元月25日(正月初一)她们倡议捐款到元月31日止,共收到善款70余万,从海外采购到医用口罩18万个;护目镜5万只;手术衣3万件等医用物资,分多次从海外带回。全部捐赠到了包括长沙在内的28家医院。

 

       陈银萍是元月31日带着团队回国的。她一下飞机突然觉得心里空荡荡,因为这也标志着她正式下课、她失业了。数据告诉她,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遭受疫情的折磨。悲伤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她想家了,真的想家了。疫区的家回不去,就是想办法能回去也不能回去。还有一些采购的物资没有回国,她必须保证用每一分善款采购来的物资都要安全回国,保证将每一只口罩或每一件防护衣捐赠到急需的医院。这是她的新岗位、新的工作;这个岗位的性质是义务;这份工作的薪水是奉献!广州机场附近的一位朋友大胆地“收留”了她。她天天在白云机场守着,查航班、刷朋友圈、搞协调、通过华侨或在国外的旅游界朋友寻找着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筹集资金、采购物资、运回国内、捐献医院忙得她团团转!她忙,许多人都跟着她一起在忙。旅游人和爱好人士!


 
责任编辑:戴昊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