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说岳阳】一湖湿地韵 满城共生诗——岳阳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启示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11-26 19:02:40


主播说岳阳,今天我来说。当“国际湿地城市”的荣光与洞庭湖的烟波相拥,岳阳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答卷。11月25日,岳阳市国际湿地城市揭牌暨政学研生态保护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这座江湖名城正式跻身全球湿地保护的最高荣誉殿堂,这既是对城市生态坚守的加冕,更开启了政学研协同护绿的新篇章。
以实干绘就生态答卷,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标杆”。作为长江中游生态屏障,岳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用行动书写生态修复的精彩篇章:全市湿地保护率达67.27%、面积达2852平方公里;近5年,累计完成湿地修复6272公顷,46处保护地如珍珠般散落;拆除201处非法矮围、清退7.01万亩欧美黑杨,清除灭绝性捕捞设施,让长江、洞庭湖水质稳稳保持Ⅲ类以上。这些数字的背后,既有“立法保障、执法严管、司法护航”的法治闭环筑牢护湿根基,又有“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的科技赋能精准施策,更有系统修复、全域协同的科学理念领航定向。
以协同凝聚护绿合力,奏响湿地保护的“同心乐章”。 签约仪式上,市政府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院校携手,搭建起“政府搭台、学界攻关、产业转化”的良性循环。中科院洞庭湖站的科研发现,为精准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12项发明专利与4件地方或行业标准落地,让湿地修复从“经验型”迈向“精准型”;本地湿地生态研究所的揭牌,更实现了研究与实践的深度相拥。这种“高校智慧+地方实践”的模式,破解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凸显了湿地保护的专业性与系统性。
以共生重塑城湿关系,铺就绿色发展的“示范之路”。 国际湿地城市的核心要义,在于城与湿地的深度交融。岳阳用实践证明,湿地从来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最珍贵的生态资源:“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成为文旅名片,生态实景剧、芦苇艺术节等活动,让市民在自然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这种“城在湿地中,人在画中游”的发展范式,打破了城市化进程中湿地被侵占的困局,实现了保护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双赢,为全球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岳阳方案。
国际湿地城市的揭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岳阳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并非取舍,而是共赢。当法治为笔、科技为墨、生态为纸,这座城市正在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姜徕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