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返老还童”?小心!这可能是白内障的“烟雾弹”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11-21 10:35:06

岳阳广电全媒体1121日讯(通讯员/曾庆琳最近,不少花甲之年的市民遭遇了一种“奇怪”的变化:多年来离不开的老花镜,似乎可以摘掉了。看书、读报、看手机,不再需要举得老远,近距离的物体反而变得清晰。不少人欣喜地将这种现象称为“视力返老还童”。然而,眼科专家却发出提醒:这可能是白内障悄悄发展的信号!


摘下老花镜的“惊喜”与“惊吓”

65岁的张老师是一位书法爱好者,近几年一直受老花眼困扰。可最近两个月,他发现自己不戴老花镜,也能清晰地写下小楷。“一开始特别高兴,以为眼睛自己变好了。”他说。但与此同时,他感觉看远的东西越来越模糊,像隔着一层毛玻璃,尤其在强光下更为明显。在子女的坚持下,张老师前往岳阳爱尔眼科医院检查,最终被诊断为白内障膨胀期。


不是视力变好,而是晶状体在“变质”

为什么得了白内障,反而能“摆脱”老花镜?岳阳爱尔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及青光眼专科主任鲁红宇揭示了背后的原因“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视觉误区,老花眼的根本原因,是晶状体硬化、弹性下降,导致调节能力减弱,看近处时无法准确对焦。而白内障,则是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原本清澈透明逐渐变得混浊。”


当白内障进入“膨胀期”或“未熟期”,晶状体不仅混浊,还会因吸水而增厚、体积膨胀。鲁院长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好比眼睛里的‘镜头’,从一枚标准凸透镜,变成了‘度数更高’的凸透镜。这层临时增加的度数,恰好抵消了部分老花眼的度数,医学上称之为晶状体性近视。”换句话说,这并不是视力真正改善,而是白内障导致屈光状态的异常改变,使人产生“近视力提升”的假象——代价却是远视力下降与整体视觉质量的衰退。


警惕:从“假性好转”到视力严重受损

这种“不戴老花镜也能看清”的假象并不会持久。随着白内障继续发展,晶状体混浊加剧,逐渐从膨胀期过渡到成熟期、过熟期。


“到那时,患者不仅看远看近都模糊,还可能出现辨色能力下降(如视物发黄、发暗)、畏光、复视等症状,”鲁院长强调,“更危险的是,少数膨胀期白内障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导致眼压急剧升高,造成视力永久损伤,必须立即就医。”


科学应对:实现视觉的真正“返老还童”

一旦出现视力异常变化,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现不戴老花镜也能看清近物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


截至目前,尚无任何药物被证实能有效逆转或治愈白内障。手术是恢复视力的唯一确效方式。当前主流的微创白内障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安全性高、恢复快,是患者的理想选择。

现代白内障手术不仅能去除混浊的晶状体,还可植入多功能人工晶体,一次性解决老花、近视、散光等屈光问题,帮助患者实现远、中、近全程优质视力,真正意义上实现“视觉焕新”。


鲁红宇院长总结指出:“当眼睛出现‘反常清晰’时,请务必保持警惕。那并非青春回归,而是健康的警报。唯有科学认知、及时就诊,才能借助现代医学的力量,在晚年依然拥有清晰、鲜活的世界。”


岳阳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
编审:易潺 张灵均
版权声明:
凡本平台注明“记者:XXX”的所有作品,均为本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平台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岳阳广电全媒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平台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发布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王炫懿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