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凤凰乡村振兴纪实画卷》 绘卷人——屈原管理区凤凰乡全体人民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4-22 15:22:35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沃野千里,山环水绕,为这片土地孕育了“涓涓不止江河生”的无限生机;风景秀美,诗画人间,为这片土地赋予了“且将岁月赠山河”的锦绣神韵;百姓安居,社会安宁,为这片土地营造了“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意家园。这里是屈原管理区凤凰乡。2300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行吟求索、怀沙哀郢,新时代的今天,它正踏着时代起伏的鼓点,行进在乡村振兴的璀璨征途上。


产业卷:焕新赋能“显生机”

凤凰乡坚持以农立乡,有耕地面积6.31万亩,聚焦“四带三片”,打造了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片、稻油轮作千亩示范基地、绿色高产千亩示范片、低镉高产千亩示范基地、超高产攻关百亩示范基地、军区再生稻超高产攻关百亩示范基地。建成两个育秧大棚1.5万余平方米,实施全程机械化,广袤田野澎湃着科技动力。猕猴桃园里猕果飘香,凤凰山的屈凤春茶园里满目娇翠欲滴,夏季的雷竹园里成片雷竹长势喜人。河泊潭福星苗木基地一片绿色海洋。凤凰乡不断拓展本土品牌“荞府堂”辣椒、“屈味斋”羊角粽等“土特产”的多元价值。在刘少军院士团队带领下,荞麦湖水域将建成荞麦湖优质鱼类育种及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建设在这片热土上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生态卷:宜居宜业“绘好景”

凤凰乡天蓝山绿、水清乡美。这里有千古名山—磊石山,在此登高眺远,洞庭景色美不胜收,“潇湘八景”之“洞庭秋月”诞生于此。这里有“天然氧吧”万亩荞麦湖和东古湖湿地,是洞庭湿地最佳观鸟区;这里有湖南十大最美农村公路”——尚磊路,是周边享有盛名的“网红打卡路”。走进凤凰乡村庄,河泊潭村屈原文化融入墙绘艺术,一栋栋黛瓦白墙上,屈子文化熠熠生辉;荞麦湖农垦文化广场,记录着凤凰农场人“团结、拼搏、开拓”的垦荒精神。


文化卷:乡风文明“育新风”

凤凰山下的河泊潭是爱国诗人屈原殉国之地,是屈原文化的发祥地。河泊潭屈子纪念园开园暨屈原逝世2300周年纪念活动在此举办,吸引数万名游客在此追寻历史记忆,“粽情罗国故都·畅享诗画屈原”端午节系列活动在此举办,传承文化光辉。流传2000多年的羊角粽在河泊潭畔始终保持了它最原始的味道。龙舟竞渡鼓声激烈,敲响的是对屈原的怀念。厚重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方风土人情,村民推崇厚养薄葬、喜事新办、节俭养德的新观念,“美丽庭院”、“干净人家”随处可见。文明风气深入人心。


治理卷:基层绽放“和谐花”

全乡推进“三长制”(片长、组长、邻长)工作,以基层治理网“网罗”基层事,用党群连心桥“连通”党群心。智慧乡村平台以数字赋能乡村发展,积极践行“群英断是非”工作法,为精准对接民情民意,全乡300多名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遍访乡村百姓、协力解民忧解民难。青土路、一三路、五七路等主干道披上黑色新衣展现新“身姿”。农村改厕、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成效,更让群众在环境治理中深刻感知一个愈发文明美丽的“山水凤凰”。


生活卷:托举群众“致富梦”

近年来,随着“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湘商回归等行动如火如荼开展。“海归”博士马卫抱着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扎根凤凰,把猕猴桃繁育与推广技术探索到了世界的前列。土生土长的有志青年胡魁致力于让“工业品下乡”,让“农产品进城”,成为“家乡好物推荐官”。长期在外地的生意人吴又军引入优良笋用竹——雷竹,发展雷竹种植。个体工商户净增124家,企业净增104家,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29.8万元,实现了从弱到强的“破茧蝶变”。创新探索出的“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三方参股、抱团发展新模式,让群众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144名干部结对帮扶脱贫户、监测户1929人,为群众“量身定制”致富举措。如今的凤凰乡群众正稳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诗文与山水交织中,传承了2300多年楚辞风韵的文化根脉,撑起了凤凰人矢志不渝、生生不息的群体基因。未来,他们将随着奔涌不息的湘江筑梦前行,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继续探索乡村振兴的“凤凰”篇章。


岳阳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

编审:刘军晖 方玉轶
版权声明:凡本平台注明“记者:XXX”的所有作品,均为本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平台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岳阳广电全媒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斯菡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