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 李亚麟)作为岳阳经济的“支柱引擎”,石化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方位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如今,岳阳正以大项目、新材料、科技创新、产业生态为四大抓手,持续推动石化产业升级,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
“十四五”期间,岳阳石化产业发展足迹坚实有力。总投资153亿元的己内酰胺搬迁改造项目顺利达产,实现稳定满负荷生产,成为岳阳石化产业规模扩张的重要标杆;炼化催化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跻身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省级”的集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更值得关注的是,岳阳提前两年完成35家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了岳阳力量。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岳阳石化产业锚定更高能级的发展目标,从四大关键维度精准发力,持续夯实产业根基、提升发展质效。以大项目为“引擎”,牵引产业规模能级跃升。将总投资357亿元的乙烯项目作为核心龙头,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同时,全力保障惠城环保、湖南盐业、山东圣泉、岳纸新材料、陕煤化工等五个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通过重大项目的“虹吸效应”与“辐射效应”,有效拉动产业整体扩张。
以新材料为“方向标”,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转型。依托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坚实产业基础,岳阳将促进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生物基化工深度耦合,进一步做大基础化学品规模,筑牢产业发展“基本盘”。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实现产业价值持续突破。岳阳将以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为核心载体,持续优化石化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现代石化中试基地等科创平台建设,通过举办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石化专业赛,广纳全国范围内的石化产业创新资源,吸引优质创新项目在岳阳落地转化,为产业注入新鲜活力。
以产业生态为“基石”,构建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大力招引和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推动化工装备制造、化工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升级,让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更高效、更顺畅;另一方面,打造中试、计量、检测、分析、维修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专业化的服务支持,强化平台对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岳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 局长 曹冠军: “十四五”期间,石化产业作为岳阳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产品、产能、设备、工艺、安全、环保”六大提升,总投资153亿元的己内酰胺搬迁改造项目实现了满负荷生产,炼化催化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前两年完成35家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