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教育本色,育时代超少年
——岳阳楼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贾敏 周 维 尹 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进入新时代,教育改革各地都在探索,岳阳原有汨罗素质教育享誉全国,如今岳阳楼区“超少年”教育来势喜人——
全区教育教学质量连攀新高;农村初中学校指标生完成率全部达标;思政、劳动、少先队等工作均获省级首批示范认定……
作为岳阳市的中心城区,岳阳楼区紧扣“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聚焦“科教立区”实施集团化办学、课堂教学和教育评价改革,打响育时代“超少年”教育品牌,通过抓常规、阅读、强基和优质均衡、优化布局、优化管理、优先文体等,深入助推“五育”融合,逐步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岳阳楼区探索。
在这片曾因《岳阳楼记》而承载“先忧后乐”精神的土地上,一场培育时代“超少年”的生动实践,正展现出蓬勃生机。
2025年岳阳楼区“超少年”大文体活动现场。戚壮波 摄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集团化办学破解教育扩优提质难题
岳阳城区一路向南,地处麻布大山脚下的郭镇中学,新学期迎来岳阳市二中何争峰、吴玉香等几位支教老师,他们成为带动提升教学质量的骨干力量。
无独有偶,岳阳市二中先后迎来郭镇中学王昌义、赵瑞等几位青年老师。他们在此任教并跟岗学习,被寄予厚望,有望成长为骨干教师。
这种“双向奔赴”的变化源自两年前,在岳阳楼区教育局主导下,成立岳阳市二中教育集团。作为龙头学校,岳阳市二中率先与郭镇中学开启集团化办学,之后又有岳纸学校加入,开始管理互通、师资互派、教研互融探索,以“资源共享、师资互派、课程共建”为核心,开启集团化办学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
“金钥匙”德育课堂竞赛现场。
“教育改革同步,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管理同行,实现双向赋能。”岳阳市二中党总支书记李远介绍,集团学校共建共享10门核心课程,引入市二中“云课堂”,让农村娃同步享受省级优课资源;建立“1+1双导师制”,二中名师带徒;参照集团龙头校管理制度,全面修订成员校绩效、职称申报、评优等规章、制度、方案,参与集团季度办学质量考核、评估,管理同步,评价统一。
郭镇中学中考成绩3连跳:2023年与2024年连续上升,2025年再创新高。该校教学质量的“逆势突围”,是岳阳楼区大胆探索集团化办学,答好教育规模扩张、生源质量提升、人口出生率下降“时代命题”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资源均衡,素质提升,该如何发力?
岳阳楼区委、区政府扛牢主职主责,奋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核心引领区和首善之区,将“科教立区”作为“一号工程”,把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头等大事”。
岳阳楼区教育局探索推进全学段集团化办学模式,构建“学前教育东西分片统筹、义务教育分类实施、高中教育市区协同”立体化格局。
围绕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岳阳楼区已成立33个教育集团与学科联盟,常态化开展校际交流,实现管理互通、师资互派、教研互融,农村学校在龙头学校带动下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生源回流率大幅提升,初步构建起校际“动态均衡、良性互动”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为更好推动区域教育提质升级,形成品牌可持续发展,岳阳楼区在岳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相继揭牌成立省示范性高中岳阳市一中教育集团东风湖学校、十五中教育集团实验学校、十四中教育集团郭镇中学、岳阳中学教育集团第六中学。
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龙头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育人成果丰硕、教育资源丰富,在岳阳乃至全省教育领域享有良好声誉。岳阳楼区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将集团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体系,采用“委托管理”模式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围绕资源、管理、教学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书写岳阳楼区教育改革新篇章。
科技模型大赛。
从育分到育人转变
——回归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本真
最近,鹰山小学湛梦交老师在《文具的家》示范课上,巧妙运用“收纳小达人集章单”,将评价嵌入识字、朗读与角色体验各环节。
学生在自评互赞中深化对“物归其位”的理解,实现从“学课文”到“践行动”的跨越。教师适时引导,让“物归其位”成为学生行动自觉,引导学生从“读故事”走向“品文化”“思价值”,提升阅读深度与效度。
这种充满活力的课堂场景,如今在岳阳楼区各中小学不再是新鲜事。这是岳阳楼区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缩影。
“从听讲到探究,学生成为主角。”鹰山小学校长刘霞辉介绍,学校系统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良性循环,以语文课程实践为引擎,借数智之力打造校园“云上书屋”,不断抓阅读、常规、强基,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
从“一张试卷”到“能力素养”,岳阳楼区综合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却深刻的革命。
岳阳楼区中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
岳阳楼区教育局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中(高)考”等要求,按照协同、突破、创新的思路,通过局党委班子包校联点督导,指导各个学校针对核心素养培育,分类推进“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各个学校课堂改革百花齐放——
岳阳市四中实施“思维导图”课改探索,老师备课充分考虑将导学案、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归纳、复习提升的全过程。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岳阳市外国语学校“生本课堂”颇受欢迎。课前,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做好预习,对本节课知识点充分了解和认知。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自学情况通过测试随即评价,进而有的放矢攻克重难点问题。小组合作展示活动环节,学生们踊跃上台积极发言,台下的学生提问、完善,以“兵教兵”模式让学生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得到培养。
岳阳楼区通海路中学“教-学-评一体化”课改实施3年,从1.0版发展到3.0版,“阳光课堂”从学习目标设定,到嵌入式评价加入,再到迁移运用的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课堂。
洞氮小学以劳动教育为切入口,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通过“小小菜农”社会实践和“一年级一课程”等形式开展劳育+德育特色课程,鲜活而有趣味,孩子们在泥土上感知责任,在汗水中收获成长……
思路一变天地宽。
评价“指挥棒”变了,教学改革实践也跟着转向。改革之前,评价学生主要看考试分数。现在,岳阳楼区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动态的“综合素质成长档案”,有学业成绩,更记录着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体育锻炼和艺术素养等点点滴滴,注重过程培养,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
从“育分”到“育人”,虽一字之差,却是教育本真回归。岳阳楼区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不再将教育局限于方寸试卷之间,而是不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将视野投向每个孩子广阔的成长未来。
岳阳楼区教育局特邀岳阳市教科院指导,在全国率先出台《学校、幼儿园育人质量评价方案》,从学校管理、学生素养、教师成长等维度,取消单一分数排名,代之以动态成长档案,不断建立健全多元参与的“分级分类分层”评价体系,并由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督查室全力推进落实,逐渐形成“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良好教育生态。
“超少年”德育街大型户外亲子沉浸式体验活动 。
让优质教育向教育品牌晋级
——“五育”融合保障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
今年“六一”节前夕,岳阳楼区教育局主办的“大美江湖·天下岳阳”——“超少年”IP形象在东风广场启幕,“我是岳阳小推荐官”德育街大型户外亲子活动同步举行,“超少年说”微信公众号升级上线。
当天,在张超烈士父亲与岳阳市、岳阳楼区领导共同见证下,融合现代科技感与传统纹样的“超少年”IP破茧亮相,吸引无数市民的目光。“超少年”是一个头戴飞行帽、佩戴红领巾的Q版形象,承载着对“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的深切缅怀,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集字的“超少年”标识,锚定“忠诚勇敢、先忧后乐”精神内核。
在“超少年”德育街,第七中学“红色传家宝”、西塘中心小学的“非遗纸浆画”、东升小学的“情绪嘉年华”、千亩湖小学的“岳阳美食”、郭兴小学“麻布山下劳动美”等展台前,学生和家长争相打卡。白杨坡小学家长李玉带着孩子参与花板桥学校“军事基地”的“训练”,她很感动:“看着孩子专注的眼神,仿佛看到责任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这不只是一次游戏,更是一次成长洗礼,让孩子在体验中懂得什么叫担当,什么叫家国情。”
“超少年”IP形象标识及“线上展陈+线下体验”,是岳阳楼区构建“行走的德育”新样态。
“五育”怎么融合发展,是摆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众所周知,各地区域大德育工作面临结构性挑战,集中体现为小规模学校德育基础、专业化课程与资源供给、学生活动体验性、德育队伍专业素养等“四大薄弱”,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均衡发展。
如何激发推动区域德育变革、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作为全军挂像英模张超的家乡,岳阳楼区以张超为教育符号,优化资源要素提升“立德树人”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让“优质教育”向“教育品牌”晋级。
“教育符号”落地需要载体,岳阳楼区教育局围绕打造“超少年”教育品牌,创新开展“金钥匙”德育课堂教学竞赛,传承弘扬“家国精神”,进而推动“五育”融合。
“金钥匙”竞赛课不仅是教师的竞技场,更是区域德育创新的策源地和师生成长的快车道。
尹欢原来是偏远学校的一名班主任,面对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常感力不从心。转机始于她加入岳阳楼区小学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在这里,她经历微案例提炼、研训提升、精品推送等系统“三级打磨”培养,最终迎来突破。她在工作室指导下,以“微班会”为切入点,锤炼出一个个充满教育智慧的精品课例。
“精品推送”环节,尹欢的“微班会”《用爱点亮特殊孩子的星空》从校级展示逐步推向更高平台。工作室帮她精心打磨内容,还通过区级展示、送教下乡等多渠道扩大辐射范围。省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舞台上,她分享的教育故事深深打动评委。最终,她荣获湖南省一等奖,其教育故事更入选教育部典型经验名单,实现从偏远学校教师到全国德育典型的蜕变。
为破解德育师资薄弱难题,岳阳楼区创新建立名师工作室机制,依托三级打磨体系,让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教师能找到适合成长路径。岳阳楼区教育局区域大德育工作室总主持人刘萍介绍,如今,像尹欢这样通过三级打磨机制快速成长起来的德育教师,在岳阳楼区已有百余人。他们从曾经的“单打独斗”,蜕变为能够辐射多校、引领片区的德育中坚力量。
一花引得百花开。
岳阳楼区不断优化德育名师工作室扩容纳新,整合成立思政、班主任、心理健康、劳动教育、少先队、校家社六大德育名师工作室,目前成立的子工作室已达11个,认定成员428人,形成跨学段、多领域、全覆盖的“大德育工作室”立体育人网络,充分挖掘校史资源与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文化品牌。
中国科学院科普活动。
在做节气文化活动研讨中,岳阳楼区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轴线,各学校依托“超少年”平台开展创新又丰富的“节气新说”主题实践活动。冬至时节,奇家小学与集团总校朝阳小学共同策划“‘奇’乐融融迎冬至”活动,孩子们化身“爱心快递员”,将关爱行动融入传统文化实践。通过“多校联动”“一校一特色”“一节气一主题”方式,36所学校参与“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各校活动均通过《超少年说》公众号持续推送,让“二十四节气”成为浸润学生的成长土壤。
今年,岳阳楼区启动的“超少年”全员文体活动尤为亮眼。活动期间,各校围绕魅力大课间、建制班合唱、阳光排舞、视觉艺术作品展、足球联赛等多元形式展开,学生不再是旁观的“受众”,而是全程主动参与。这一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在实践中切实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强健身体素质与优秀艺术素养。
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岳阳楼区各个学校将“超少年”活动紧密结合红色传承、生态文明、体育健康等主题,从“零星活动”到“区域协同”走向“系统品牌”,让“超少年”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坐标。
一个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未来可期”的“超少年”,正成为岳阳楼下美丽风景!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岳阳楼区教育局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岳阳市岳阳楼区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