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数字蓝海 提升监督质效!岳阳市检察机关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纪实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10-22 16:24:32

[来源:湖南日报 04版深读 2025-10-21]

逐浪数字蓝海 提升监督质效

——岳阳市检察机关推进数字检察工作纪实

周 磊 陈泓锦

当传统的法律监督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将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在巴陵大地上,岳阳市检察机关以一场深入的“数字实践”,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2023年以来,岳阳市检察机关紧跟最高检和省检察院数字检察战略部署,树牢数字融合思维、夯实基础建设、强化深度应用,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数字检察“岳阳样板”。岳阳市人民检察院创新的“区块链+卫星遥感”公益诉讼大数据监督模型获评2023年湖南省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创新交流会优秀创新案例、优秀论文一等奖。

岳阳市检察院邀请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检阅”岳阳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创新成果展示。

理念破冰,凝聚数字检察共识

9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检察成果展示会在岳阳举行。在AI主持人的引导下,10个优秀数字检察项目依次登台演示汇报。

这些兼具首创性、实用性与可推广性的成果,不仅是一次集中检阅,更是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展示会通过搭建市县院同台竞技舞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推动检察干警对数字工具从“会用”向“善用、敢用”转变。

这场展示会,正是岳阳市检察机关按下数字检察“加速键”的一个缩影。

在省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徐百坚看来,岳阳在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上已结出“丰硕成果”。

2023年起,岳阳市检察院党组将数字检察明确为“一把手”工程,立足内陆地区检察院的定位与实际,确立“强基础、建平台、勇创新、重应用”的工作思路,推动市县两级院一体谋划。

“数字检察是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时代检察机关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的必由之路。检察机关要积极融入数字中国和人工智能时代浪潮。”岳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胜昔的话掷地有声。

为打破思维局限、开阔视野,岳阳市检察机关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先后赴上海、浙江、广东等10个先进地区检察院取经,以跟跑走进新时代。

2023年7月6日,岳阳市检察院与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签署检校合作协议,共建数字检察创新应用实践基地。双方携手探索和开发数字化场景应用、模型构建以及相关课题和理论研究。

岳阳市检察院正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实践基地,前沿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办案。

2023年7月6日,岳阳市检察院与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市检察院举行。

在具体建设上,岳阳市检察院坚持“先中心、后平台,先硬件、后软件”的务实路径——与浙大城市学院共建的数字检察创新实践中心成为技术引擎;省检察院指导下的检务2.0数据返还平台为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岳检链”平台提供可信能力支撑。

“区块链+卫星遥感”公益诉讼大数据监督模型、智慧案管系统、未检大数据平台、公益诉讼指挥中心……2024年以来,一系列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1中心+2平台+N应用”为骨架的数字检察基础体系基本形成。

2025年9月11日,岳阳市检察院举办全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成果展示推进会,现场演示汇报了10个优秀数字检察项目。

强化运用,释放大数据倍增效能

在岳阳市云溪区,电焊火花溅入污水池引发爆炸,造成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案。

这一深刻教训,催生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大数据法律监督实践”。

“这不仅是单个企业的管理漏洞,更是整个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系统性风险。”云溪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云溪区检察院将个案暴露的问题与全国视野下的风险预警相结合,对15000余份事故资料进行筛选清洗,最终提炼出520份有效样本,通过对事故类型、责任主体、违规环节等要素的智能分析,精准绘制出化工安全的风险图谱,清晰呈现火灾爆炸等高频事故的分布规律,直指企业违规操作、监管环节缺失等数据背后的风险点,精准锁定法律监督的具体方向。

在这一模型的帮助下,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抽查企业动火、受限空间等高风险作业情况61次,责令整改问题92条。

云溪区检察院结合分析报告和办案实际,针对性地对绿色化工高新区制发调研报告,从治罪向治理延伸,推动其联合区应急局召开危险化学品协同监管安全风险研判会,将检察履职从“事后监督”前置为“事前督促”,大数据成了检察官履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大数据赋能,正在让法律监督实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发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的深刻变革。

过去,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因线索隐蔽、取证困难,让检察官们颇感棘手。

2023年3月,岳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数字检察办案团队在梳理近3年耕地保护案件时发现,依靠传统办案方式发现的案件线索,与实际耕地被破坏的情况相比可谓微乎其微。

破局之道,在于技术创新。当年5月,岳阳市检察院联合浙大城市学院开发的“区块链+卫星遥感”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岳阳县率先试点。

这一模型融入公益诉讼办案规则流程,通过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和视觉智能识别、区块链等技术,调取基本农田边界数据,与卫星图片进行智能比对,精准识别出疑似问题图斑。

结果显示,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有4个乡镇的49块基本农田疑似被破坏。

收到线索后,岳阳县检察院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检察官们通过近景拍照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勘察,并运用“天望云”平台上传固定证据,及时将摸排情况进行区块链存证,以便技术部门随时调整数据参数。

经核实,耕地保护领域线索识别准确率达100%,4个乡镇49处基本农田被挖成鱼塘、灌溉池,破坏面积达240.15亩。检察机关随即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督促相关部门履职整改。

截至目前,岳阳市两级检察院运用该模型发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线索669条,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55件,提起公益诉讼2件,监督治理、复垦耕地1500余亩。

如今,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的创新实践在岳阳遍地开花,监督质效持续提升——

岳阳市检察院罪错未成年人精准分级干预矫治法律监督模型,建立起“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从单一惩戒向综合矫治转变;

荆剑地区检察院研发“纠正刑期计算误差监督模型”,监督纠正岳阳地区刑期计算错误案件20件,发现省内刑期计算错误案件线索600余条,监督纠正案件400余件。截至9月,该模型在全国749个模型中收藏排名第8位;

“岳盯盯”数字预警案件管理智慧监管智能化平台,构建1个智能数据中枢、1个智能校验模块、N个应用场景,今年案件办理流程监控问题同比下降24.6%,案卡填录问题同比下降92.9%……

近3年,岳阳市检察机关实践应用监督模型77个,自主研发创新模型6个,大数据监督案件占比达40%。


2025年9月4日,岳阳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成果展示评比会召开。

融合进阶,拥抱数智检察新未来

数字化浪潮奔腾不息时,人工智能新纪元已悄然来临。

9月5日,平江县人民检察院办案人员王梦妮打开人工智能辅助审查刑事检察案件系统,系统自动扫描公安机关移送的电子卷宗后,证据便按照种类梳理归纳。

这套系统包含案卷材料智能采集解析、案情要素关联分析、类案与法规推送、法律文书智能生成、类案检索等模块。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已辅助办理刑事案件569件,生成432份文书,含审查报告、量刑建议书等,有效实现案件罪名全覆盖。

在湘阴县,为检察官个人配备的“AI质检员”默默工作,通过一键核查、定时核查、案件修改回传等功能,案卡填录问题同比下降12.5%。

这款案件智能自检系统作为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的辅助工具,能自动标注瑕疵数据和问题案件,实现对案卡填录的“前置体检”。自今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精准发现“强制措施相关案卡”“被害人相关信息”漏填、“审结日期”误填等疑似问题8573个。

这仅仅是岳阳市检察机关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缩影。

岳阳市检察院邀请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检阅”岳阳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创新成果展示。

面对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迅速崛起,岳阳检察人展现出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以“全员学习、探索开发、深度融入”的清晰路径,主动拥抱这场智能革命。

为确保检察干警跟上时代步伐,岳阳市检察机关开展13场AI应用培训,邀请权威专家讲授人工智能课程,实现市县两级干警学习全覆盖。

今年2月,岳阳市检察院率先完成DeepSeek-R1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构建起集典型案例、司法解释于一体的专用知识库,法律检索、文书辅助等场景应用从构想走向现实。

在实际应用方面,岳阳市检察院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集成卷宗辅助阅读、关键证据自动摘录、案件审查报告一键生成等核心功能,推动刑事案件办理全流程智能化辅助。

在平江、云溪等试点院,该智能系统已完成阅卷300余件,简单刑事案件办理周期平均缩短40%以上。

当前,岳阳市检察院计划在全市范围推广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DeepSeek大语言模型及专有法律模型等,在法律法规检索、类案分析、文书写作辅助等方面为检察干警提供支持,逐步实现智能辅助办案模式全面落地。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展望未来,岳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胜昔表示,将紧跟形势要求,理顺数字检察工作机制;紧扣定位要求,因地制宜开发应用监督模型;紧贴中心业务,提升数字赋能实战实效。努力实现数字检察、人工智能意识进一步强化,与检察业务工作融合进一步拓展,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成果进一步呈现,不断推动形成更多数字检察“岳阳经验”“岳阳创新”。

本版图片均由陈泓锦 摄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任编辑:酸酸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