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 为积极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进我市秸秆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科学发展,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9月23日至24日,中国食用菌协会监事、岳阳市食用菌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王光文带领专家组,先后前往君山区广兴洲镇和临湘市坦渡镇大和村,开展专题调研与技术指导。市老科协蔬菜专家李炳秋、瓜类专家陈晓陆一同参与调研。
此次调研聚焦于“科学利用早稻育秧大棚闲置期种植菌菇、瓜菜”与“AI赋能推进秸秆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两大核心课题,旨在为当地发展“稻-菇-菜”和“菇-粮-果”生态循环农业提供科学规划和精准技术指导支持。
在君山区广兴洲镇,王光文一行实地察看了早稻育秧大棚的闲置状况及当地农作物秸秆处理情况,现场提出建议,可利用此空档期发展草菇、球盖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种植,实现“一棚多用”。同时,将水稻、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制作为种植食用菌的优质基料,不仅能“变废为宝”,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的环保难题,并改良土壤的优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最终形成“水稻-食用菌-蔬菜”的高效生态循环模式,有效提升土地产出价值和综合效益。
在岳阳市广播电视台联点帮扶村--临湘市坦渡镇大和村,针对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需求,王光文、李炳秋等专家现场“会诊”,提出发展“菇粮果(桑)生态农业项目”建议,要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现有的农业设施,选择适销对路的菌菇和林果菜品种;注重技术培训,确保农民掌握关键种植技术,保障项目成功落地;提前对接市场,形成“产、加、销”一体化链条,确保产品优质优价,切实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此次王光文一行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和专题座谈形式,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把脉问诊,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两地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专家们的指导为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技术方案,下一步将制定详细发展规划,力争将“稻菇菜”和“菇粮果”生态农业项目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工程和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