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谢木子 廖湘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自贸片区2020年9月24日揭牌成立,面积19.94平方公里。五年来,岳阳自贸片区始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立足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以“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内陆临港经济示范区、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湖南国际投资贸易走廊重要承载区”为总体思路,聚焦破解港口发展瓶颈、加快港口特色创新,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形成的创新成果呈现“港口特色鲜明、产业导向突出、系统继承性强”的特点。
城陵矶的江面上,各类货运船舶川流不息。这批正在作业的货物来自东盟地区,以玉米、棉籽为主要品类,属于进口粮食专项。得益于海关将企业纳入“内河运费扣减”政策范围,现在企业每进口一批粮食集装箱,都可扣减内河段的运输费用,切实降低了整体物流成本,为企业运营注入助力。
岳阳邦盛实业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部长 许露云: 一个柜子大概节约170元的税费,至今为止我们已经节约了超过200万元的税费,节约了我们的资金成本。
2020年底,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协同属地岳阳海关,探索“内河运费扣减”制度创新,通过引入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测算数据作为参考,科学合理区分进口转关货物的国际、国内段运费,将货物运抵我国境内的国内段运费从完税价格中剔除,拉平内河港相较于海港的关税成本,解决了内河港多年来通关成本较高的难题。
岳阳海关综合业务科科员 陈伊伦:“内河运费扣减”创新举措实施四周年,累计为293家企业扣减内河运费1.71亿元,减轻企业税负2056.32万元。
在岳阳海事局政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正为船员办理身份核验、船员服务簿原件核对、服务资历核验等业务。通过网络平台,工作人员将材料发送至上海洋山港海事局政务中心,接着完成纸质材料代收转办与台账录入,待材料确认后,船员换证办理工作也顺利完成。这是长三角海事政务服务“跨域办”实施以来,湘沪两地完成的首批船员业务“跨域办”。
湖南远洋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船长 刘中南:今天首批办理了16个证,以前换证要到上海去,现在在省内就能办,非常方便。
自岳阳自贸区成立以来,岳阳海事局探索实施了船舶证书“六证合一”,一次申请、并联办理;牵头建立运行国际航行船舶联合登临检查工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出“一检双证”“干支交汇水域船舶监管与服务一体化模式”“烟花出口监管新模式”等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了片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岳阳海事局党委委员 副局长 梁林:接下来,我们局将聚焦全流域,推动政策横向融通聚焦多领域,助力协同治理,全力支持岳阳自贸片区建设发展。
岳阳既是“一带一部”的重要节点,也是长江中游水陆运输“金十字架”城市,在融入国际发展格局中,法律治理至关重要。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争取高位支持,开展现场调研,找准司法与自贸区建设结合点,送法进园区进企业,同时开展小额信用金融债权全链条治理新模式,两岸三地四院跨域集中管辖联络站,湘鄂赣司法行政跨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三项制度创新,为自贸区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 民三庭庭长 李琛:我们将高标准的建设岳阳自贸片区的法务园,完善自贸司法服务的软件、硬件设施,其次我们想推动我们的创新事项做大做实,并在全国获得推广,第三,我们希望能够助力自贸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为岳阳自贸片区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贡献我们的力量。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打通的是创造与运用良性循环的“动脉”。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推进的岳阳自贸片区“打造全链条金融支持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模式”获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建立的“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监管新模式”被评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此外,还成立了湖南首个“涉外消费维权站”,已为“全球购”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00多万元。
岳阳市市场监管局城陵矶新港区分局办公室主任 范仕强:新港区市场监管分局始终坚持“以实干实效比能力、以创新创先论英雄”工作导向,精准承接38项省、市级放权赋权事项,推出1个全省率先和3个全市首创的行政审批创新举措;下步,我们将继续扛牢职责使命,坚持创新争先,为岳阳自贸片区发展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5年来,岳阳自贸片区累计推出“首提首创首批”制度创新成果62项,其中国家级创新成果7项,为企业降本增效4亿元,完成88项改革试点任务,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承接到位,全国首倡“长江经济带物流通道联动发展模式”,成功获批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培育年纳税100万以上企业227家,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港口物流、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体系和“三区一港五口岸”9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岳阳综保区连续两年进入“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A类”综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