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洞庭烟波浩渺,巴陵气象万千。这里曾流淌过屈原的诗意,范仲淹的豪情,也滋养着鱼米之乡的丰饶。今日之洞庭,不仅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瑰宝,更是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进的生动实践。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联合岳阳市水利局、岳阳市林业局推出《大美洞庭》融媒体报道,将聚焦从湿地修复、候鸟迁徙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多视角展现洞庭湖的生态之美、发展之变与文化之魂。敬请关注。
大美洞庭①|珍禽恋洞庭!岳阳多维守护候鸟家园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周军 郭晴
初秋的东洞庭湖湿地,晨光熹微中,优美的小天鹅舒展翅膀掠过湖面,将与远道而来的越冬水鸟共同构成“鸟浪滔天”的生态画卷。
这一令人惊叹的场景,正是岳阳市近年来深耕鸟类保护工作的生动缩影。
面对社会关注和期盼,岳阳市林业局以公开透明的态度、扎实有力的行动,向公众交出一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鸟类保护答卷。
织密立体防护网
今年入夏以来,针对鸟类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岳阳市启动“鸟类保护专项行动”,着力构建“巡查-执法-宣教”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在重点区域防控上,东洞庭湖湿地、采桑湖等6个候鸟保护站实行“机关联站+24小时值守”模式,联合2483名生态护林员开展“拉网式”巡护。
数据显示,岳阳市护林员月均巡护有效率达94.2%,日均徒步7.86公里,今年累计完成2.07万人次网格化巡查,拆除非法鸟网50余张。岳阳县曾因个别村民张网伤鸟引发关注,当地公安部门迅速查处当事人,村组干部随后开展“敲门式”宣教,如今田间地头已难寻非法捕鸟网踪迹,反而成为白鹭、斑鸠等鸟类的栖息地。
多部门联合执法是破解难题的关键。岳阳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11部门组建专项执法组,对花板桥农贸花鸟市场、洞庭大桥花鸟市场等场所开展排查,暂扣未办理许可的鸟类10只,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链条。“我们不仅查市场,更查源头,今年已对3起非法猎捕案件立案侦查,形成有力震慑。”市森林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非法捕鸟网‘露头就打’到合规防鸟网‘规范引导’,我们既要守住生态红线,也要兼顾农户合理诉求。”岳阳市林业局副局长刘大海介绍,为精准区分“非法捕鸟网”与“合规防鸟网”,岳阳林业部门还出台了防鸟网使用技术指南,制定了明确标准:规定了农业生产用防鸟网网格直径和网线直径尺寸、采用醒目颜色,既保护作物安全,又避免鸟类伤亡。
生态修复见实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鸟类最好的“避难所”。岳阳市以湿地修复为抓手,通过水位调控、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措施,为候鸟打造“食源充足、栖息安全”的家园。
东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通过科学补水,使枯水期子湖泊保持充足蓄水,候鸟食源地面积扩大30%,直接推动越冬水鸟总数突破28万只。
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更显成效:岳阳全市现有野生动物50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2种、二级76种。今年3月候鸟北迁期间,监测人员在采桑湖记录到白鹤、大鸨等珍稀鸟类集群觅食的场景,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专题报道,让全国观众见证岳阳的生态之美。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东洞庭湖麋鹿种群达323只、江豚种群160头,形成“鸟、鹿、豚”和谐共生的生态奇观。
针对农户作物防护需求,岳阳市林业局以林长制牵头下发了送政策下基层文件,宣讲防鸟网使用技术指南,市县区联动推进“合规防鸟技术宣讲周”活动,从源头减少非法鸟网使用。此外,还将启动“候鸟科普进校园进社区”项目,让生态保护理念从娃娃抓起。
“每年10月,当第一批候鸟飞抵洞庭湖,我们就知道,所有的坚守都值得。”东洞庭湖保护区护鸟员周师傅的话,道出了所有守护者的心声。
“鸟类保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岳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推进三项行动:深化“清风2025”执法行动和“护鸟清网”,聚焦候鸟迁徙关键节点,加大对非法猎捕、交易行为的打击力度,计划年内组织联合执法不少于10次;实施“湿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大投资用于东洞庭湖湿地修复,新增候鸟食源地,进一步优化栖息环境;完善“智慧护鸟”体系,在重点区域加装红外相机、无人机巡查设备,实现“人防+技防”无缝衔接。
构建护鸟爱鸟格局
“一只受伤的白鹇,牵动着民警、林业人员和村民的心。”今年4月,岳阳县城南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后,第一时间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经专业护理后成功放归湿地。这一案例,正是岳阳“全民护鸟”氛围的生动体现。
为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岳阳市、县两级林业局均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建立“线索核实-处置反馈-结果公示”的闭环机制。同时,依托市麋鹿保护协会、江豚保护协会等组织,组建12支志愿者队伍,聘请志愿者参与重点区域巡护,今年已收到有效举报线索全部依法处置。
科普宣教,岳阳全市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契机,开展10余次专项活动。
岳阳市林业局与洞庭博物馆联合开展自然生态课堂,市内外学子预约10门自然生态课堂都是人员满满。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农户家中,发放《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资料3000余份,用方言宣讲、案例解读等方式,让“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君山区举办的2025年湖南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活动上,岳阳“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实践成果”获评省级优秀实践成果,进一步扩大生态保护影响力。
如今的岳阳,正以“国际湿地城市”为名片,让“万鸟翔集”成为常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愿景照进现实!
图片摄影:徐典波 许理伟
视频摄影:岳阳广电 罗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