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烈日炎炎,酷热难耐,君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来到君山农垦集团高标准农田,对首次基质肥替代化肥栽培水稻试验进行测产。此次试验标志着君山区在低碳种植、绿色农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试验选用的水稻品种为“爽培优”。尽管在抽穗、灌浆的关键时期遭遇了高温极端性天气,但收割在即的测产结果依然令人惊喜,每亩产量可达1300斤左右。这一产量充分证明基质肥在提高高标农田地力、保障水稻产量方面具有潜力。
这片400亩高标准农田水稻试验田,每亩施用基质肥约1.8方。这些基质肥主要由农作物秸秆、菌渣等农业废弃物通过活性菌和蚯蚓、微生物发酵降改而成,富含作物生长可以直接吸收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从水稻移栽开始,农业专家就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了全程跟进,涵盖田间管理到最后的收割环节。
与传统化肥种植的水稻相比,采用基质肥种植的水稻优势明显。其根系更为发达,固碳能力更强,分蘖速度加快,株型高壮,稻穗更长。这不仅体现了基质肥对水稻生长的积极促进作用,也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人大代表、正高级农艺师王安华对此次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君山区农业农村局开展的基质肥替代化肥项目,在提升高标准农田地力和水稻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通常情况下,高标农田地力提升至少需要3年时间,此次试验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基质肥还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的保湿性和透气性,促进了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达到了改善高标准农田土壤质量、增加水稻固碳能力、增产增收的双重目的,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此次基质肥替代化肥栽培水稻试验的成功,为君山区乃至全市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君山区将继续加大在绿色农业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一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聂琳 通讯员朱开见 李云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