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临港高新区 凌云志)8月19日,北京大学工学院思政实践团来岳阳临港高新区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实践团15名成员在北京大学人事部综合办副主任、工学院24级5班第二班主任王博,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师任耘霄的带领下,先后前往岳阳城陵矶老港码头、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湖南攀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道道全粮油岳阳有限公司、岳阳中非经贸先行区总部基地、海铭德(岳阳)科技有限公司等地,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切身感受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工业体系的创新实践。
实践团首站抵达岳阳城陵矶老港码头。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枢纽港和湖南最大的散货铁水联运中转港,城陵矶老港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显著。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港口的百年变迁和近年来的绿色转型成果。实践团对斥资4.1亿元打造的“胶囊”形生态散货钢棚尤为关注,这一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绿色工程,正是落实“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的生动实践,令师生深刻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发展协同推进的可能与成效。
来到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实践团通过聆听讲解,了解到码头通过开通“五定班轮”、国际接力航线和多式联运体系,已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网络,正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码头繁忙而高效的作业场景,让师生感受到岳阳作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蓬勃活力。

在湖南攀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实践团深入生产一线,观摩了型钢和薄板智能化生产线。作为攀华集团在中部地区布局的重大项目,其百亿投资、千万吨级产能规模以及打造的绿色化、数字化工厂,彰显了高端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和转型升级路径。更令人振奋的是,企业正推进二期建设并与集团海外项目联动,展现出中国民营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创新发展的魄力与格局。
在道道全粮油岳阳有限公司,师生们溯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粮油加工全过程。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道道全不仅规模领先,更以“工业2025”理念设计,实现物联网订货、柔性生产、全程质量追溯和无人化操作,是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安全化迈进的缩影,也让同学们对“科技赋能产业”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位于岳阳自贸区数字经济产业综合体的中非经贸先行区总部基地于6月10正式启用,以完善功能成为深化中非合作的崭新平台。目前入驻的企业涉足贸易、投资、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贸易品类涉及橡胶、云母、棉籽等近20项,合作范围涵盖20余个非洲国家。实践团成员纷纷称赞项目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联通的新样板。
一路走,一路看,实践团通过紧凑而充实的参观,亲眼目睹了如火如荼的建设、生产场面,亲耳聆听临港高新区发展的铿锵之音,看到了高新科创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也使青年学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强化使命担当。
岳阳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
编审:刘军晖 方玉轶
版权声明:凡本平台注明“记者:XXX”的所有作品,均为本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平台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岳阳广电全媒体”。违反上述声者,本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