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 李亚麟 临湘融媒 华容融媒)今年来,岳阳市着力推动劳动群体就业帮扶行动,强化政策帮扶、强化分类指导、强化动态管理,通过乡村车间联农户、以工代赈抓项目等措施,带动大批乡村农民工群体精准帮扶就近就业。
在华容县再君菜业加工车间里,60岁的菜农李建华站在不锈钢操作台前将腌制后的芥菜精准分割成均匀条块,醇厚的辛香弥漫车间。工人们清晨在田间照料作物,上午则到车间务工,傍晚又回到菜地忙碌,一天的生活在田间与车间的切换中充实起来。这种“亦农亦工”的身份转变,让曾经奔波在外的“打工仔”,如今成了守家在地的“芥菜工”,稳定的收入与团聚的温暖,让“田间车间”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新家园。
团洲乡团西村3组村民 李建华:以前在广东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两次家,孩子老人顾不上,心里总空落落的。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上班,骑个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每月稳稳当当三四千块,地里的菜直接卖给公司,价格还公道。
这种“田间连车间”的模式,不仅破解了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难题,更激活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让农民从产业链的“参与者”变成“受益者”。据了解,湖南再君菜业有限公司融入“华容芥菜工”劳务品牌,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乡村车间累计招用脱贫劳动力28人,并带动600多农户发展蔬菜种植,支付收购资金1780万元。
华容县就业服务中心职业培训部部长 余顺:我们将总结试点经验,建设示范基地,用政策激励更多主体参与,利用省级劳务品牌“华容芥菜工”这块金字招牌形成“一乡一品、一乡一产业”的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而在临湘市栗楠水库除险加固施工现场,46岁的村民刘勇军正和同乡工友们一起,对新建的水库管理房进行装修。这座曾因坝体渗漏、溢洪道老化而列入整治名单的病险水库,如今不仅在施工中逐步恢复“健康”,更成了周边群众家门口的“就业场”。
临湘市栗楠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施工员 刘勇军:在这里一天能赚到两到三百块钱,既照顾了家里,又赚到了钱,还学会了焊接、泥瓦这些技术,都能独当一面了,把这里做完就去下一个项目。
今年,临湘市在水利、交通等领域16个工程项目中实施“项目建设+就近就业”模式,优先吸纳当地脱贫户、返乡务工人员、低收入人群等参与。截至目前,临湘市已带动2121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发放劳务报酬超495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