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次叔:未名湖畔书生志,抗战烽火忠烈魂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7-31 09:18:4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

盛夏的北京大学静园内,松柏青翠,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肃立,夏次叔与另外95位烈士的英名镌刻其上;千里之外的湖南龙山县石牌镇桶车九年制义务学校内,一座为了纪念夏次叔而修建的忠烈亭静静伫立,陪伴着家乡孩子们健康成长。一碑、一亭,共同诉说着夏次叔烈士的英勇事迹。

“以前,一直以为爷爷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直到1984年,政府追认爷爷为革命烈士,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我们才知道爷爷早已是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7月29日,夏次叔烈士的孙女夏利文向记者谈起她的爷爷时,声音哽咽。

1904年,夏次叔出生在龙山县桶车乡小湾村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清末进士。夏次叔幼时随父课读多年,国学功底颇深。1926年,他考取北京大学政治系预科,1927年转入北京大学本科就读。1928年3月,被选为政治学会主席,11月又被推选主持学生会的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夏次叔组织北大学生会抗日运动委员会,起草《抗日运动宣言》《告日本民众书》,并联络北平各校学生会及各反日团体,组织扩大抗日运动会,宣传抗日救国。12月,夏次叔在北大党支部书记魏克仁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夏次叔赴法国勤工俭学。1935年,他学成回国,被国民党政界要员陈铭枢、刘斐推荐给李宗仁,任广西省政府秘书兼李宗仁私人秘书。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夏次叔随同到达徐州,负责协助李宗仁处理第五战区军政事务。

刚到徐州,为稳定局势,夏次叔向李宗仁提议效仿刘邦“约法三章”,起草《李司令长官约法七章》,内容涵盖禁止强征民力、要求官吏廉洁、规范征兵制度、保障民众自由等七项举措。文告发布后,各县召开群众大会发动抗战,流亡学生纷纷响应,徐州城重焕生机。

1937年12月,李宗仁决定成立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亲自担任主任委员。夏次叔任组织部长,名列总动委12名常委之首。夏次叔邀请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以社会名流身份为总动委委员,安排中共铜山县工委书记郭影秋担任组织部总干事。中国共产党以总动委组织部的名义向各县动委会派指导员。

在夏次叔的推动下,20余县动委会指导员由中共党员担任,抗日救亡运动在第五战区蓬勃开展,形成了军事与民众动员结合的抗战格局,为后续台儿庄战役等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日军在台儿庄惨遭失败后,集中两个师气势汹汹地进攻徐州。1938年5月18日,李宗仁部奉命放弃徐州,夏次叔主动承担中路指挥任务。在突围时,夏次叔不幸被赶上来的日本骑兵包围,壮烈殉国,时年34岁。

“爷爷牺牲时,父亲才2岁。他对爷爷没什么记忆,但爷爷留下的文章和故事却深深影响着他和兄弟姐妹们。”夏利文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夏家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军人,参与了湘西剿匪作战;姑姑夏韵梅是龙山一中的英语老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叔叔夏家骏是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被称为“布衣委员”,一生为老百姓做事,不图个人利益。

“爷爷在徐州突围途中殉国,没有遗体,没有坟墓,甚至连一座衣冠冢都没有。他的一生虽极短暂,但留给后辈们的精神财富是丰富的。”夏利文说,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家里的小辈们都以夏次叔烈士的精神要求自己,不越雷池、不踩红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做一点奉献。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炫懿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