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配啤酒,是许多人夏季快乐的标配。然而,近日李女士一家三口因一顿7斤小龙虾的大餐之后集体送进医院抢救的案例引起了市民的关注。
图源:网络
李女士一家对小龙虾情有独钟,是忠实的粉丝。随着今年小龙虾即将过季,李女士一家决定来一场“小龙虾收官之战”,于是从菜市场购买了7斤新鲜小龙虾。经过仔细清洗,精心烹饪,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用了一顿龙虾晚宴。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吃完龙虾后的当天夜间,一家人毫无预兆地陆续出现了腰背剧痛、呼吸困难、浑身发冷和呕吐的症状。情况紧急,一家人立刻前往岳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
“疼得像是快要死了!”李女士一家说明症状后,接诊医生迅速为三人进行了详细检查。化验结果令人震惊:三人肌酸激酶 (CK) 值分别高达 2233 U/L、1551 U/L、509 U/L(正常参考值:26-196 U/L);肌红蛋白 (Myoglobin) 值更是飙升至 1141.2 U/L、5254.2 U/L、2377.7 U/L(正常参考值:0-80 U/L),都高出正常值数十倍,提示急性肾损伤。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高度怀疑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立即转入肾病风湿病科救治。
面对一家三口的紧急病情。岳阳市中医医院肾病风湿病科主任傅淑芳带领谢宏明主任医师连夜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会诊,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一家三口为“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制定综合求治方案。立即对患者进行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及保护脏器。一天之后三位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水平逐步下降,三天之后康复出院。
图源:网络
肾病风湿病科主任傅淑芳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Rhabdomyolysis) ,它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如剧烈运动、挤压伤、药物、中毒、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导致的横纹肌(主要是骨骼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电解质、小分子物质等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四肢和腰背部肌肉疼痛、压痛、肿胀、无力;尿液变化,尿色深,可能出现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尿,严重时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有的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其中的一个特定类型。吃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可能有:一是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小龙虾可能存在过敏反应,特别是高蛋白过敏人群;二是重金属或药物残留。小龙虾养殖水域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离子或兽用抗生素残留等,这些物质可能蓄积在小龙虾体内,尤其是头部和腮部;三是生物毒素。小龙虾中可能富集了某些生物毒素,这些毒素可能是由小龙虾生长水域中的其他生物产生的;四是细菌感染。小龙虾可能携带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这些细菌一旦超标,也可能成为引发横纹肌溶解的因素;五是洗虾粉污染,使用洗虾粉清洗小龙虾后,残留未清洗干净。
傅淑芳主任特别提醒,小龙虾虽美味,但食用需谨慎!购买时一定要选择信誉良好、来源可靠的水产市场或商家购买。烹饪前务必充分刷洗,去除腮和虾线(肠道),并确保完全煮熟煮透。避免一次性过量食用,尤其是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过敏体质、肝肾疾病患者、儿童及老人更需注意。食用后24小时内,如出现肌肉酸痛(尤其是腰背、肩颈等部位)、乏力、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酱油色)、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发热等不适症状,务必高度警惕,立即停止食用,并尽快就医!告知医生近期小龙虾食用史。
-End-
来源:岳阳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