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角膜塑形镜到ICL晶体植入手术:00后学霸的高考礼物​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7-11 22:43:12

岳阳广电全媒体7月11日讯(通讯员/余倩)2025年的夏天,对高考生湛茜茜而言,最珍贵的礼物除了庆祝高考大捷的鲜花,还有岳阳爱尔眼科医院检查单上 “矫正视力 1.0” 那行字。从初二与角膜塑形镜相遇,到如今通过晶体植入手术重获清晰视野,这双摆脱镜片束缚的眼睛,是她送给自己最有意义的成年礼。

 

初遇“隐形”清晰:角膜塑形镜的青春馈赠


2021年蝉鸣渐弱的初秋,刚上初二的湛茜茜在课堂上看不清黑板右侧的板书。综合验光后,300多度的近视度数让爱美的她对着框架镜摇了摇头:“我不喜欢镜片挡着眼睛的感觉。” 在岳阳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医生的推荐下,角膜塑形镜成了她的首选。

 


每晚睡前花十分钟佩戴,清晨醒来摘下,就能拥有一整天清晰的裸眼视力。这让她在体育课跳长绳时,再也不用担心眼镜滑到鼻尖。那段日子,佩戴角膜塑形镜成了她的睡前仪式,指尖捏着轻薄的镜片,对着镜子小心戴上,仿佛为眼睛开启了一扇通往清晰世界的门,让她尽情享受着无镜的自在。


高压下的视力考验:镜片与学业的拉锯战


初三升高一,为冲刺重点高中,湛茜茜的作息被排得满满当当。凌晨五点半的台灯下,她在背诵古诗文;深夜十一点的书桌前,还摊着未做完的数学压轴题,平均每天睡眠不到六小时,角膜塑形镜的养护成了难题。

 


“有时候累得倒头就睡,忘记摘镜片,第二天眼睛又酸又胀。” 她指着眼睑内侧的红血丝给医生看,医生无奈建议:“睡眠不足会影响镜片塑形效果,还是换框架镜吧。” 那一刻,她心里满是不舍,却也明白,在学业的重压下,不得不暂时告别这份“清晰”。


黑框眼镜的三年:成绩与度数的同步攀升


黑框眼镜一戴就是三年。高中教室的灯光下,湛茜茜的身影总定格在这些场景:早读时下巴搁在堆满书本的课桌上,镜片反射着晨光;晚自习趴在习题册上演算,镜架在鼻梁压出两道浅沟;课间趴在走廊栏杆远眺,只能看见模糊树影。

 

她的名字常年稳居年级排行榜前列,眼镜度数却也跟着“稳步上升”。高二下学期体检,验光单上已是475度近视加200度散光。这副黑框眼镜,见证了她挑灯夜读的努力,也记录着她视力变化的轨迹,成了高中三年难以磨灭的印记。


成年礼的抉择:用手术告别镜片束缚


6月24日查完成绩的下午,湛茜茜拿着600多分的成绩单对妈妈说:“我想做近视手术”。这个念头在她心里盘桓已久 —— 出门想看清远处人脸只能眯眼,拍毕业照总担心镜片反光,这些瞬间都让她渴望摆脱眼镜。

 


她和家人走进岳阳爱尔眼科医院,术前检查严苛,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厚度508μm,结合475度近视与200度散光及30多项综合检查,屈光手术科主任丰艳群给出结论:“建议做晶体植入手术。” 得知手术能在眼内植入微型镜片且保留角膜完整性,湛茜茜立刻决定:“就选这个。”她指尖划过宣传册上的手术示意图,想象着镜片在眼内安稳“定居”,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找眼镜布了。”

 

重获清晰视野:以明亮眼眸拥抱新征程


手术当天,躺在手术室的湛茜茜很平静。当医生说“手术结束”,她慢慢睁眼,模糊光斑逐渐凝聚成清晰的无影灯轮廓。术后第一天复查,视力表上1.0那行字母清晰映入眼帘,她突然捂住嘴,原来不用眯眼、不用凑近,世界本就如此清晰。

 


现在,湛茜茜正收拾旅行箱,防晒霜、冲锋衣、相机整齐排列。“第一站要去青海湖,”她指着手机壁纸里的湛蓝湖水,眼睛亮得像含着星光,“以前戴眼镜看风景,总像隔了层磨砂玻璃,现在终于能清清楚楚拥抱大自然了。”

 

这双重获清晰的眼睛,见证了她为梦想拼搏的三年,也将陪伴她走进更广阔的天地。这场近视手术,不仅是视力的矫正,更是她对自己的承诺 —— 未来,带着明亮眼睛,看清每一条前行的路。


岳阳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
编审:易潺 张灵均
版权声明:
凡本平台注明“记者:XXX”的所有作品,均为本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平台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岳阳广电全媒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平台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发布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李菡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