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蝉鸣此起彼伏,洞庭湖碧波荡漾,正是须浮鸥的繁衍季节。从5月初起,这些灵动的鸟儿便开始寻觅最佳地点,搭建起温情满满的爱巢,以家庭为单位,开启产蛋孵化的温馨历程。 我关注湘江尾闾须浮鸥的繁衍生息已有数年。在岳阳屈原管理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年四季,各种珍稀鸟类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2015年,我初次在这片土地上发现寥寥数只须浮鸥的身影,此后,它们的数量逐年攀升,如今已随处可见。七月初,我们在营田镇荷花村的荷塘邂逅了约数百只须浮鸥,清晨,这些白色的精灵轻盈地掠过荷塘,穿梭于田田荷叶间,在浅水处寻觅鱼虾。它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扎入水中,叼起小鱼或小虾,随即腾空而起,悠然离去。 这些天,多次听闻湘阴白泥湖的一大片荷塘是须浮鸥聚集产卵孵化之地,我一直心驰神往。白泥湖与屈原管理区荷花村直线距离不过7
- 8 公里,不禁让人疑惑:屈原管理区的须浮鸥是否都在此处孵化后代?带着这个疑问,7月6日,我与摄友相约,前往与屈原管理区相邻的湘阴白泥湖探寻须浮鸥的踪迹。清晨5点半,日出之前,我们一行5人便抵达了白泥湖荷塘。令人意外的是大面积的荷塘已改种芡实,约百亩的池塘被层层叠叠的芡实叶覆盖得严严实实。红日初升,金色的光辉洒在满堂的芡实花叶上,将其染成一片金黄,成群的须浮鸥在绚烂的霞光中翩翩起舞。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当我们到达白泥湖芡塘须浮鸥聚集之处时,闻讯而来的广东6位摄影爱好者早已在此架起了"长枪短炮",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荷塘,迎着朝阳,相机的"喀嚓"声此起彼伏。芡塘的承包农户是个有心人,从前几年发现须浮鸥、水雉在此集中繁殖后,便在池塘中靠近鸟儿产蛋的地方搭建了观鸟棚。每年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他专门接待观鸟摄客,用小船将摄客渡到观鸟棚,中午还提供盒饭,并收取一定的劳务费。每年6至7月观须浮鸥繁殖,7
- 8 月观水雉生衍,这样一来可能比种植荷莲和芡实划得来。 我们乘坐小船,来到池塘中的观鸟棚,只见一窝窝的须浮鸥雏鸟集中在此,须浮鸥大多以雌雄配对的形式抚育2只雏鸟。在金色的朝阳下,雄鸟不停地往返于巢穴与觅食地之间。每寻到一条小鱼,它便迅速叼回鸟巢。此时,巢中的母鸟和雏鸟早已仰头望向天空,急切地等待着雄鸟的归来。当发现雄鸟的身影,它们便激动地仰起脖颈,张大嘴巴,盼着投喂。大自然的生存环境充满挑战,并非每只外出的须浮鸥都能很快找到鱼虾,也不是每只小鸟都能等到精准投喂。我们观察到,一窝雏鸟的体型存在差异。当一只大鸟叼鱼归来时,体型较大的雏鸟迅速挤上前去争抢食物,而体型较小的雏鸟则急得"哇哇"直叫。大鸟在半空反复盘旋,眼神中透着焦急,试图绕开争抢的小鸟,将食物送到体型较小的雏鸟嘴边。然而,尝试几次后,体型小的雏鸟始终挤不到前面,最终,大鸟只得将小鱼喂给了体型大的雏鸟。还有一次,当鸟爸爸外出觅食时,鸟妈妈在巢中守护着两只雏鸟。雄鸟叼鱼归来想投喂给小鸟,鸟妈妈却一直围着雄鸟转,想要抢先吃到这一天的早餐。鸟爸爸反复避让,可鸟妈妈紧追不舍,最终,鸟爸爸无奈之下,只得任由鸟妈妈将食物抢去,而巢中的两只雏鸟则饿得"嗷嗷"直叫。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便是如此,优胜劣汰,但无论雄鸟、雌鸟还是雏鸟,都在为生存而努力,为成长而拼搏。 在两个多小时的观察记录中,我们目睹了许多关于须浮鸥的生存故事,也捕捉到了它们的许多精彩瞬间。愿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也祝愿须浮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广阔,让这些灵动的精灵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演绎它们的生命传奇。(宋政军)
岳阳洞庭东岔:须浮鸥的繁衍观察记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7-07 1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