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国生:不畏强寇勇往直前的青年政工模范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7-07 10:30:59

(文案:张璐 海报设计:周子茜)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

“2005年10月,我终于在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上荣村找到了伯伯的墓地。村民听说肖国生烈士的后人来了,纷纷奔走相告,把我团团围住。”7月5日,聊起寻到伯伯墓地的情景,肖国生烈士的侄子肖渐光老人眼含泪水,“其中有一位党员叫郑扬龙,他一直守护着我伯伯和其余57名烈士的墓。”

随着肖渐光的讲述,时光回溯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肖国生(又作萧国生),1916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淳口镇杨柳村。1930年,年仅14岁的肖国生毅然背起竹筒枪参加红军,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肖国生参加崇阳大沅桥战斗,左腿中弹负伤,由于行动不便,没有参加红军主力长征,被调任少共湘鄂赣西北特委宣传部部长。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地方党组织发出了“老兵归队,干部争当模范”的号召,肖国生毫不犹豫地重返部队,回到红十六师担任政治部宣传科长,随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红十六师政治委员傅秋涛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肖国生任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政治处宣传股长。1938年春,肖国生告别新婚的妻子陈罗香,毅然随部队向华中敌后挺进,不久调任第二团政治部主任。6月,肖国生随陈毅司令员及其部队抵达苏南茅山地区,参与组织发展抗日力量,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6月下旬,肖国生奉一支队政治部的指示,在宝堰镇前隍村举办东南抗日青年政治训练班。肖国生上台作报告和演讲,靠事实说话,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许多青年在训练班入了党,参加了新四军。

在不到10个月时间里,肖国生参与指挥了夜袭新丰火车站、夜袭句容城、延陵大捷等20多场战斗。每次战斗之后,他都立即组织政治部干部下连队,指导帮助开展战评活动,认真总结经验,表扬战斗英模。

1939年2月7日,在新四军的“二七”政治工作会议上,肖国生被誉为全军“政治工作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青年人模范”。

1939年3月7日凌晨,连续遭新四军痛击的日军不甘失败,分两路向移驻在上会、下会地区的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部进行围堵“扫荡”。肖国生拒绝了先行撤离的要求,把所带的文件及印章都交准备突围的同志,自己留下来指挥作战。在战斗中,肖国生不幸中弹殉国。

陈毅为肖国生亲撰的悼文写道:“……茅山的风雪,长江的波涛,江南数万万同胞的怒吼,都在追悼我们的抗战英雄肖国生的死去,都在准备着向敌寇复仇……”

周恩来在《纪念邱金声、肖国生两同志》一文中写道:“他俩人之死,代表了一年来新四军无数英勇烈士的牺牲,代表了新四军高级干部奋斗牺牲的领导精神,更代表了多年奋斗至死不息的革命者的意志、不畏强寇勇往直前的青年政工人员的模范。”

1958年,经批准,句容县(现句容市)白兔镇政府将肖国生的牺牲地白兔镇郑庠村改名为“国生村”,一条通向白兔镇上的路被命名为“国生路”。2015年,肖国生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在江苏镇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和镇江烈士陵园的展厅中,都设有专门介绍肖国生烈士生平事迹的展区,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还陈列着他的32件遗物。

今年清明前夕,肖国生烈士的6名亲属专程从浏阳去到句容市上荣村,为烈士扫墓。

“郑扬龙老人去世后,上荣村的老党员郑龙保接过了守护烈士墓的重任。每年清明,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和当地政府都会组织学生前来扫墓,我们内心十分感动。”肖国生烈士的侄子肖茶陵老人说:“这份代代相传的守护,让我们深深懂得,伯伯的血没有白流,他的精神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炫懿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