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彭杨 孔叔尧 任雪凝)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2万例宣传活动最催泪的瞬间属于一场跨越17年的重逢,两个素未谋面的“亲人”深情相拥,让整个会场潸然泪下。
这场持续了17年的生命对话,来自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彩凤与康复受捐者刘佳欣之间。2006年,怀孕七个月的刘佳欣被确诊血液病,紧急剖腹产下女儿后便开始了漫长化疗。当亲妹妹配型失败、从小相伴的堂弟临捐退缩时,这个年轻的母亲一度陷入绝望。转机出现在2008年南方冰灾期间。中华骨髓库传来消息:湖南理工学院学生李彩凤的HLA配型完全相合。当时,李彩凤刚结束期末考试,还没来得及通知父母,就踏上了改变两个家庭的行程,冒雪奔赴北京,完成了救助生命的承诺。
如今的刘佳欣虽因治疗导致股骨头坏死,但能接送女儿上学、重返职场。而当年那个“独自北上”的勇敢姑娘,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活动现场,两个血脉相连的“亲人”在掌声中紧紧相拥。这个等了17年的拥抱,是陌生人善意托举的生命奇迹的延续,这场跨越了17年的重逢,仍在续写着关于勇气与大爱的中国故事。
康复受捐者 刘佳欣:很开心,也很感动,终于见到了应该说亲人吧。我父亲经常在家里面说我有了第三个女儿,因为我还有一个妹妹。我也希望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志愿者,来救助更多的病患。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李彩凤: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一件事情,它对于我而言,只是我身体的小小一部分,但是对于这个姐姐而言,这是她生命的一个曙光、一个火种。对我们共同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