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常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概括总结其运动症状就是“慢、抖、僵”。
在我国,大约有超过300万帕金森病患者,6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为1.7%。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近500万人,约占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
由于帕金森病起病的隐匿性,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仅有26%,因此许多帕金森病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治疗时机。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症状的及时识别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避免延误治疗。
手抖≠帕金森病
手抖又称为震颤,是指由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交替或者同步收缩产生的手部有节律的不自主运动。通常,大家认为老年人出现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实际上,手抖≠帕金森病,因为引起手抖的原因还有很多。
临床上出现手抖还需要与其他原因所引起手抖疾病相鉴别:
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表现为双上肢远端活动时出现手抖,越接近目标手抖越厉害,很多人还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等部位的震颤;
功能性震颤,多在有某些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恐惧时出现,去除促发因素后症状即可消失,最常见的因素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代谢性震颤,表现为双上肢高频精细的姿势性震颤,常见的病因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衰竭、低血糖反应等,常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
药源性震颤,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胆碱类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可诱发肢体抖动。
对于有手抖的患者,建议可早期找专科医生进行就诊,明确可能的病因,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及进行早期干预。
全面干预治疗很重要
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但已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只要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应对帕金森病的症状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康复运动疗法、照料护理等。
同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存在于帕金森病的任何阶段,在疾病初期和晚期表现更为明显,它不仅可以加速疾病进展,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重患者的运动症状。所以,科学的心理调节治疗要贯穿帕金森病患者诊治的全过程,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庭共同努力。
多运动和社交:找一些适合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遵循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保持好的心态:学会与帕金森病共存。另外,家属的理解、支持、关心和体谅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家属给予科学的护理:中晚期患者有一定的依赖性,家属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患者发生误吸或跌倒等意外。穿衣以舒适为首要原则,应方便穿脱;选择防滑性较好的鞋子,避免系带鞋;吞咽困难的患者易呛水,故饮食应尽量以糊状为主;床的高度要适宜,床边可安装护栏,卫生间可安装扶手,以方便患者行动和保证安全。
出现下列症状需警惕
如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帕金森病,建议大家及时就诊,以早诊断、早治疗!
1
手抖
帕金森病患者一般表现的手抖症状为静止性震颤,常常从一侧手指开始,逐渐向同一侧的腿和对侧肢体扩展。下颌、口唇、舌及头部往往没有或最后出现症状。拇指和屈曲的食指表现为“搓丸样”或“数钞票”样动作,1秒钟可以重复4-6次。常常在手放在大腿上,处于静止位的时候出现或更加明显;当注意力转移,进行其他动作时,反而减轻或停止。
2
肌肉僵硬
四肢、身躯和颈部肌肉僵硬,表现为头向前倾,身体俯曲,肘关节弯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稍微弯曲。手脚的姿势也很特殊,指间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形成很特殊的姿势。
3
嗅觉减退
约90%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嗅觉减退症状。部分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前3~7年就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它是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
4
睡眠障碍
表现为经常在睡觉时出现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的情况,这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也称为“梦动症”。
5
写字变小
长期持续性写字越来越小,也称为“小写征”。
6
面具脸
早期常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笑容少了,眨眼及眼球转动减少,后期会呈“面具脸”。
7
声音变小
通常表现为说话声音低沉、含糊、音量变小、清晰度下降。
8
便秘
帕金森病患者如果不吃特殊食物或药物,通常会存在排便困难。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便秘发生率是非帕金森病患者的3倍。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来源:岳阳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