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杨卿 熊拓 李名虎 李亚麟 廖湘明)今天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我市举行“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洞庭明珠共筑生态岳阳’”主题活动。近年来,岳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守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生态修复核心任务,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全力以赴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岳阳县步仙湖村,曾经的粘土砖厂在政策性关停后,由于未及时进行生态修复,一度处于废弃状态,造成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和土壤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场地布满破碎的砖块和采矿留下的高陡边坡。2022年在市资规局统一部署下,将该点纳入新墙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科学制定修复方案,高标准严格实施,共完成平整土地修复耕地31.9亩。
步仙湖村总支部书记 陈龙:步仙村粘土砖厂修复后,土地从荒废的建设用地变成了肥沃的耕地,而且质量比附近其他的还要好,提高了耕地的生产能力,承包种植的村民收入每年都有增加,成效明显。
昔日无人理睬的废旧矿山,经修复后变成了乡村振兴的香饽饽。2024年流转种植户种植西瓜31.9亩,产值约3.2万元,现在土地流转至当地种植大户,全部改造成水稻育秧基地,目前已全部搭建为高标准育秧基地,并投入生产。
岳阳县土地综合整治中心副主任 谢岳华: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修复区域的排灌系统,连通周边农用水渠。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耕地的管护,提升耕地质量,确保修复成果得到长期维护,为建设绿色家园、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岳阳山水工程,按照“山上山下、岸上水里,水域上下游、左右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秉承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的思路,全力做好岳阳市洞庭湖区域“山水文章”。三年来全市共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面积650公顷,其中恢复耕地30公顷,园地95公顷、林草地429公顷,为昔日的伤疤披上绿装的同时,也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淞: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管护工作,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资金,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确保修复成效得到长期有效保护。(另外)我们将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和矿区生态修复等活动的监督检查,杜绝出现新的乱采、乱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修复工作保驾护航。(再就是)我们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闯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蝶变之路,为山水资源溢价增值做更好的诠释。
目前,全市矿山生态修复三年以来,共投资2.2亿元,累计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2万多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已全部完成。2025年我市成功获评“国际湿地城市”,湿地保护率达67.27%,标志着岳阳生态治理水平跃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