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喊累?家长千万别忽视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4-16 09:14:47

图片
图片

"妈妈,我头晕..."当7岁的童童第三次在体育课上晕倒时,焦急的父母终于带他来到儿科急诊。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仅有90g/L,这个本该活蹦乱跳的孩子,竟已在中度贫血中挣扎了半年。

图片

这样的案例在儿科门诊并不少见。我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岁以下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达24%-28%,学龄前儿童患病率也高达10%-12%。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60%的家长直到孩子出现明显症状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图片

藏在日常中的“贫血信号”


🚨持续疲倦

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懒洋洋,上楼梯总喊累。

🚨食欲减退

连最爱的零食都提不起兴趣。

🚨异常表现

啃指甲、吃墙皮、嚼头发等异食癖。

🚨生长迟缓

身高体重增长明显落后同龄人。

🚨免疫力下降

频繁感冒、反复口腔溃疡。

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误以为"脸色发白"才是贫血标志。实际上,眼睑、甲床颜色变浅才是更可靠的观察指标。

图片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检查,6月龄、1周岁、3周岁是关键的筛查节点。



图片

揪出贫血的“隐形推手”


01/ 营养性贫血(占90%以上)


📍铁元素缺乏:辅食添加不当、挑食偏食。

📍关键营养素缺失:维生素B12、叶酸摄入不足。

📍早产/低体重儿:先天储备不足。

02/ 病理性贫血(需特别关注)


📍地中海贫血:广东、广西等高发区需基因筛查。

📍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失血:肠道寄生虫、消化道溃疡。

特别提醒:纯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未及时补铁,配方奶中铁含量不足(应选择含铁量6-7mg/L的配方奶),都是婴幼儿期缺铁高危因素。



图片

防治贫血的“营养密码”

饮食黄金法则:

1️⃣铁元素"三剑客":动物肝脏(每周2次,每次15-20g)、红肉(每天50g)、深海鱼(每周3次)。

2️⃣维生素C助攻:餐后1小时吃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3倍。

3️⃣避免"补铁克星":浓茶、咖啡、高钙食品与补铁间隔2小时。

4️⃣科学辅食添加:6月龄起添加强化铁米粉,逐步引入肉泥。

图片



图片

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就医

当孩子出现:

❗️皮肤出现不明瘀斑

❗️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

❗️反复发热伴面色苍白



图片

关注每个细节

关注孩子成长

图片
图片

健康未来

共同守护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做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于正规医院就诊,谨遵医嘱。其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来源: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儿一科

责任编辑:彭旭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