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历险记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2-14 16:28:59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鱼刺只有在鱼的身上最安全。

图片


春节期间,本是阖家团圆、欢聚一堂共享美味的喜庆日子,然而对于陈嗲来说,却因为一根小小的鱼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就医之旅。


陈嗲在享用年夜饭时,不慎被鱼刺卡喉,当即感到咽喉部疼痛不适,尝试了各种土办法都无济于事,于是前往岳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耳鼻喉科医生接诊后,立即为陈嗲进行了喉镜检查,然而奇怪的是,镜下并未发现鱼刺的踪影。


陈嗲吞了吞口水,摸了摸脖子:我觉得鱼刺还在。


可喉镜找了好几遍了,鱼刺去哪儿了呢?


为了寻找鱼刺,医生为陈嗲安排了CT检查。结果提示鱼刺可能卡在了食管入口处(下图黄圈所示)。

图片

由上图不难看出,这枚鱼刺卡得角度十分刁钻,位置特殊,且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单纯依靠CT影像难以精确定位。


面对这枚行踪难定的鱼刺,耳鼻喉科医生立即联系了消化内科医生进行会诊。消化内科一病区的赵广情医生在了解病情后,觉得很有必要行胃镜检查一探究竟。


然而胃镜下并未见食管腔内有异物嵌顿,只是在食管入口处,可见一可疑隆起(下图黄圈)。

图片

两位内镜医生四下寻找都没有看见鱼刺,而这个隆起的包越看越可疑,莫非…它已经刺穿食管埋在食管壁里了吗?


当即决定为陈嗲进行超声胃镜检查。超声胃镜可以通过内镜超声探头隔“皮”而望,它能确定病变的起源位置、范围、深度,初步判断病变性质,是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诊治领域的一位尖兵。在超声胃镜下,这个隆起的包高度怀疑为鱼刺嵌顿所致。

图片

人体的食管管腔狭小,管腔周边血流丰富,如不及时取出卡在其中的鱼刺,可能会导致食管壁脓肿、出血甚至穿孔等并发症,时间越久风险越高。为了进一步确认,医生使用钛夹对肿物进行了标记,并再次进行CT检查(下图黄圈所示),与钛夹标记位置一致,果然鱼刺就在那里!

图片

(成功定位)

图片

考虑到鱼刺位置特殊,且嵌顿时间较长,鱼刺两端已经刺入食管黏膜,相较于一端刺入粘膜的常见情形,手术难度更大,对医生和护士的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在取出鱼刺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谨慎果断、配合默契,操作需稳、准、快,避免对食道造成二次损伤,从而引发食道穿孔等不良后果。如果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取出,创伤大、风险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陈嗲的伤害,消化内科团队决定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取出鱼刺。

图片

(黄圈所示经ESD术后剥离出的鱼刺一端)

图片
图片

手术室里,在麻醉医师、耳鼻喉科刘理主任的大力支持下,赵广情医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将鱼刺从食管壁中剥离出来,出血量极少。术后陈嗲恢复良好,对岳阳市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和高超的医疗技术赞不绝口。

图片

(鱼刺本尊)

此次成功救治,充分体现了岳阳市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优势。面对疑难杂症,医院各科室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诊疗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来源:岳阳市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周薇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