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睡多久才算充足?一文解锁睡眠认知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01-06 09:15:07

“我常在夜晚被自己的想法搞得狼狈不堪,无法控制自己这种奔逸的思绪……”,这样的声音是许多人共同的烦恼。临床心理门诊杨娣副教授提醒,睡眠不仅是身体恢复的关键,更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要想睡眠好,首先要有正确的睡眠认知。


图片

以下是常见的睡眠认知错误,你中招了吗?

1、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很多人觉得,只有每天晚上睡够8小时才是健康的。但其实,每个人的睡眠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睡6小时就足够了,而有的人可能需要9小时。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而不是盲目追求8小时。

2、对造成失眠原因的错误看法,认为自己失眠完全是因为体内某种化学物质不平衡。但实际上,失眠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压力、焦虑、环境噪音等。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化学物质。

3、过分夸大失眠的后果。(由于失眠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失眠会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器质性损害,所有的身体不适均由失眠引起,做梦有害健康,安眠药有毒,服用会让人变傻)。

4、每晚试图控制睡眠。通过主观意识来控制睡眠,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能睡着。但实际上,睡眠是由自主性神经系统调节的,不受我们主观意识的完全控制。所以,有时候越是想睡反而越睡不着。

5、缺乏睡眠感。有些失眠患者会觉得自己好像整晚都没睡,但实际上可能还是睡了一段时间的。这是因为他们对睡眠的主观体验不准确。

6、不知道或不愿承认失眠症与精神刺激之间的关系。失眠可能与精神刺激有关。比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都可能导致失眠。正视并处理这些精神刺激,有助于改善失眠状况。

经常失眠的人,睡前脑袋里往往会有更多负面的想法。为了应对这种焦虑,大家可能会尝试控制自己的思维,压抑情绪,或者避免去面对这些困扰。但这些做法反而会让失眠问题变得更糟,形成了一个不容易打破的恶性循环。

为了打破这个循环,CBT-I(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失眠)的治疗方法很有帮助。它主要是帮助人们调整对睡眠的看法和控制方式,通过一些技巧来减轻睡前的焦虑,改变对睡眠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从而改善睡眠。

日常改善睡眠的小贴士:

避免饮酒、含咖啡因的饮品,吸烟,尤其在傍晚以后

●在睡前2小时内,不能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

●晚饭后,不可大量饮水,以减少夜尿

●下午五点以后,不参与过度兴奋和活跃的环境

●床只能用来睡觉,只是休息和放松的

●建立一套准备就寝的程序

●卧室环境要有利于睡眠,如适宜温度、光线和声音

●就寝后,放松思想,想一些愉快的事情以促进睡眠

●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周末也不例外,用闹钟达到目的

●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不进行大强度的运动


图片


岳阳市中医医院康复诊疗中心设有临床心理门诊,目前正积极开展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结合中医针灸、中药、经颅磁刺激等方法,对具有良好认知功能、依从性好,配合度高的非器质性失眠患者提供中西结合特色失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临床心理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

临床心理门诊地点:仁和楼1楼大厅康复门诊旁

坐诊医师:杨娣副主任医师


-End-


来源:岳阳市中医医院

责任编辑:彭旭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