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利用“家长群”实行诈骗的案例
在部分城市已发生多起
⬇⬇⬇
真实案例一
经警方深入调查,发现这两起诈骗事件的源头均指向两名学生,他们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被“加群送游戏皮肤”的诱饵吸引,通过扫描不明二维码加入了一个禁言状态的群聊。
随后,群内人员诱导他们添加了所谓的游戏皮肤“客服”,并进一步哄骗学生分享了班级群的二维码。
骗子利用这些二维码轻松潜入班级群,冒充班主任身份,以收取学习费用的名义成功骗取了多位家长的转账。
学生们因一时的小小诱惑,轻易地落入了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中,这警示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务必时刻铭记识诈防骗知识,增强自身的防骗意识与能力,同时需重视并提升孩子的防诈骗能力,防止他们受到不法侵害。
真实案例二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发布一个诈骗案例:无锡市滨湖区某小学一个微信家长群里,一位“家长”连续发了几条消息,请大家预交新学期的资料费每个学生198元。很快自觉的家长们就开始接龙,在群里排队发起了红包。大家没有觉察到任何异样。

当红包接龙到第20位家长时,学校班主任发现情况异常,及时提醒这是诈骗,骗子立刻退群了。

很多人都在疑惑
骗子到底是怎么进群的?
接下来
为大家揭开这类诈骗背后的秘密





1.速自查。各班主任可对本班级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
2.验身份。各班主任开启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群。
3.核查群头像。假如遇班主任在群内收费情况,请学生家长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头像、昵称都相同的班主任(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如有这类情况基本可确定是骗子。
4.三思而行。如果在家长群中看到老师要求缴纳相关费用的通知,不要轻信,不要急于转账汇款,不要通过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求证确认。家长应当通过电话和短信与老师进行联系、核实,或者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
5.及时报警。一旦发现涉嫌诈骗,一定要记得保存好相关凭证,立即拨打110报警。
再次提醒各位家长
一定不要盲目转账
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谨防网络诈骗
来源:岳阳教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