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谢木子 廖湘明 岳阳县融媒 吴俊宽)岳阳县人董敏芳原本是大型企业高管,2013年主动辞去职位,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积极投身现代化农业,扎根粮食种植一线十余年,服务周边10万亩水稻田,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最美种粮人”。
四月上旬的岳阳县筻口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绿油油的秧苗如同绿草坪一般,平整铺满上百亩山地。在大棚两边,前来运秧的车辆络绎不绝。董敏芳跟十多个农民一起动手卷秧搬秧,只见她熟练地抓起‘秧毯’的两个角,顺势一滚,就卷好了。
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 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董敏芳:我们的插秧高峰期是在10号之后,25号之前。今年的话,场地上面是两万八千亩的秧苗,另外的话我们才做了一部分的异地炼苗,就是我们把制好的秧盘,在炼苗到两厘米左右的这种牙床,然后在送往其它的设施大棚里进行炼苗。
为了让农事变得更加智能,董敏芳投资220万元,以“高效节水灌溉系统”为主攻项目,“四情”监测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同步上线,建成了岳阳市首个全过程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的9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手机APP端控制实现水肥一体化,并可实时检测产地的风速、雨量、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光照度等信息。数字化的智能管理,让种田做到了“面朝屏幕背朝云”。
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 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董敏芳:就是我们通过智能化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新质生产力,以科技赋能我们的农业生产,更好的来改变我们的这种新农人的一种种植方式,让我们的农业做起来就会更轻松一些。
靠着对家乡农业的信心和让村民得到更多回报的初心,历经十余年,董敏芳破解了当初“未来谁来种粮如何种粮”的窘境。她建设岳阳县粮食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合作社拥有流转基地1276亩,社会化服务超过10万亩,并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探索建立了水稻工厂育秧、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烘干仓储、品牌营销全产业链条服务模式,每年为当地增产粮食1000万斤。如今,村里的粮户脸上写满了喜悦,她也完成了由创业青年向致富带头人的蜕变。
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员工 彭荷佳:从我2017年加入丰润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们理事长董敏芳身上学到了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我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带动更多的新农人小伙伴,一起来发展农业产业。
从最初的几亩田到现在的几千亩,从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的“种田之路”可以窥见着一代农人的“苦与甜”,以及“三农”工作令人感佩的敬业奉献精神。董敏芳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湖南省最美扶贫人、湖南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 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董敏芳:更好地能够帮助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来发展我们的农业生产,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能够稳定到这个经济性的效益的一个收益,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劳模应该要更好地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