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致远 悦说迎春】朝阳小学教师邀您一起来看“烟火中的书香” | 第三期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4-02-18 15:00:05



烟火中的书香

书香致远 悦说迎春



图片





今天,为大家推出“书香致远 悦说迎春”教师悦说活动倡议单位——朝阳小学“烟火中的书香”专场第三期。



图片

“烟火中的书香”之“岳阳烧烤”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刘静



“觅美食、探往事、读美文”,请与我同行,一同踏入繁华与历史交织的岳阳,去探寻一段经久不衰的岳阳老故事。在冬日暖阳中,品味幽幽书香。这里是2024年岳阳寒假悦说活动——“烟火中的书香”主题读书坊。我是朝阳小学刘静,今天带大家去探寻岳阳城陵矶那不为人知的故事。

岳阳——长江与洞庭湖在此交汇,这里成为湖南最具“江湖气”的地方,“江湖气”最重的又数城陵矶码头,正如岳阳籍青年作家徐成的诗集《秋水无痕》中写的“这么一片水路联运的良港,烽火年代陷入了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这里既有大江大湖孕育的浪漫和冒险,也有市井小巷烟火气的温馨和真实。

冬日的午后,我们全家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乘坐22路公交车,沿着洞庭湖畔直达城陵矶站。沿途,洞庭大桥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瞬间把人带入到气势磅礴的壮阔中去了......

一下车,一股浓浓的老城气息扑面而来!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火车来了!火车来了!”的广播声,把我的视线拉到了前方。只见马路上一条铁路轨道赫然夹在中央,栅栏关上,所有车辆有序地等待着,好像在迎接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这时,“呜......”的长鸣声,这红色的货运火车从眼前匆匆驶过。我惊喜至极,居然看到火车从城市的马路上经过!

往前走,我要寻找昔日的“岳州关”。《秋水无痕》曾写:“和平岁月开拓了自由交易口岸 升腾出经贸繁华的无限光华 披露孤烟无常的冷漠”。找路人一打听,近在咫尺。岳州关是最早的自开商埠,他被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最繁荣的时候开有100多家米店、30多家客栈,造就了旧时城陵矶的百舸争流,见证了岳阳最早对外开放的历史。冬阳下,眼前的岳州关穿着欧式建筑的外衣,白色的墙壁已然斑驳,历史的厚重就这样隐藏在时间的烟尘中。

站在岳州关旁,眼前最显眼的莫过于斩获“国家钢结构金奖”的巨型散货大棚。这个银色的椭圆形“胶囊”长470米、宽110米、高46.5米,净态堆存能力达32万吨,有效解决了生产作业中的扬尘问题,同时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具有全封闭、污染小、工艺优等特点。它仅需7人操作,一个半小时就可完成一列55节车厢的散料装车,充分展示了城陵矶港现代化作业能力。随着装卸声、汽笛声、马达声,岳阳这座老城展现出包容新发展的姿态。正所谓“城陵矶港在历史无数次的风雨逆袭中 从来不会停歇它生命的回归和远行”。

有江湖的地方怎么少得了烧烤?岳阳烧烤,江湖地位也不同凡响!才六点多,烧烤摊就已经摆到马路上来了,空气中独一份孜然味,“纸厂老李烧烤”是最有名气的代表。它是有着22年历史的铁板烧烤老字号。店里只卖七种烧烤,看老板左手握着一手牛肉,右手撒着孜然、香葱、辣椒粉,烤串在他手中游刃有余地反复反转,不焦不糊,按压入味,有着铁板的加持,更能锁住烤串的味道。这一招一式,长年累月,熟稔于心,每个师傅之间的传递、交接,也像集装箱一般,井然有序。

在热腾的烟火中,烤串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牛筋烤得鲜嫩多汁,咬一口,孜然和辣椒的香气在嘴里四溢。这就是人间美味,让人忍不住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老李的店里有各种特色美食,如烤牛筋、铁板鲫鱼、铁板韭菜加蛋、隔壁店送的豆爽和对面店的去皮椰子,每一道都是精心之作。老李个性包容又开放,他善于借鉴其他店的美食,这也是他能在江湖上独占一席之地的原因。

怀抱“包容与开放”的使命,我们才能开拓自己的天地。这使我想起了青年作家徐成,这位湖湘之子在八百里洞庭的滋养下,成长并勇敢地接纳生活,热情地给予回馈的人。诗集《秋水无痕》记录了他近10年来的创作成果,从一篇篇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事业、生活、爱情、理想的心路历程,既有对这人间美好的向往,也有对社会的追问。从他身上,我们读到了一份责任与使命,也感受到了一份坚持与抗争。这种精神正是岳阳这座古城文化的根基所在。

寻觅巴陵千年的墨香,感受生活的馈赠与历史的回响。我的岳阳,我的家,幸福生活,与你同享,感谢您的倾耳聆听,再见。




图片

“烟火中的书香”之“桃林封锅”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喻霞 李茂香




“觅美食、探往事、读美文,请与我同行,一同踏入繁华与历史交织的岳阳,去探寻一段经久不衰的岳阳老故事。在冬日暖阳中,品味幽幽书香。这里是2024年岳阳寒假悦说活动——“烟火中的书香”主题读书坊。我们是朝阳小学李茂香和喻霞,今天带大家去探访岳阳临湘桃林镇。

岳阳临湘有个桃林镇,相传元朝初期为云梦泽,居八百里洞庭东北一角,随着时代变迁,逐渐缩小形成陆洲,洲上野生桃树茂密成林,故而得名“桃林”。镇内有条桃林河,溪流清澈、泉水淙淙,杨柳依依、波光粼粼,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小平原。清代词人曾填词赞誉桃林有八景,其中就有“古井流泉”。桃林自古涌名泉,由于桃林水好,做出的“桃林豆腐”以其细嫩、纯香、可口的特质倍受大家的青睐,用它做成的“桃林封锅”誉满三湘。据传“桃林封锅”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金口玉言赐名,“封锅一餐毕,忘却天下珍。”有人说:“如果没吃过桃林封锅,枉来临湘桃林走一回”。

在桃林镇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桃林封锅”的醒目招牌。怀着对这道地方特色菜的无限好奇,我们踏进了“桃林老字号丰锅”店,亲自去体验这远近闻名的“丰锅菜”。菜上桌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亮诱人的大块肉,肥瘦相间恰到好处,让人垂涎欲滴。周围则是丰富的配菜,豆腐、青菜、粉丝和胡萝卜……颜色斑斓,味道层次感清晰,让人食欲大增。

桃林镇人杰地灵,有清代吴獬,世人称为岳州一怪,更有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梅实。2021年3月28日上午,梅实老师与其他岳阳作家一同来到临湘采风,他分享了关于“桃林封锅”的往事。他认为“封锅菜”的feng,说丰收的丰、信封的封、起风的风、甚至疯狂的疯都可以,但他更主张是信封的封,把肉等菜封存在一起。他考证过封锅是古时战争的产物,贫困的产物,过去没有东西吃,就一锅煮,遇到紧急情况时提起锅子就跑人,所以封存的封更贴合意思。梅实老师认为最准确最有意思最值得回忆的还是封存的封,“桃林丰锅”也更改为“桃林封锅”。

桃林封锅菜怎么做呢?一般是一锅子菜封到一起,锅底放大块大块的土猪肉,猪肉上面盖油豆腐,上面盖青菜,再上面盖桃林白豆腐,最上面盖精粉,加盐清水煮。把菜一层一层地铺盖封存,不翻不炒,柴火烧煮,所有的菜都封在锅里大火煮熟,这样做出来的封锅菜才好吃。

梅实老师回忆说,童年时外出做客吃封锅菜,八人一桌,家境好的人家就会给每个客人准备四点肉,一锅就有三十二点肉,即三精一肥。条件差点的就二精一肥。还说封锅菜里的肥肉特别走俏,锅底软糯糯的肥肉最先夹走,因为当时条件差太缺油水了,做客时吃得满嘴油光光的那才叫一个享受。有的妈妈外出做客,自己舍不得吃肉就带回去给孩子们吃,那叫“包席”。他说想起母亲带“包席”回家姊妹抢着吃的情境,还会情不自禁地流口水。梅实老师还特别写过一篇《过年更念桃林菜》,他说:“我总是在想,我们中国人是一个重感情的民族,重感情的人就特别喜欢怀旧,尤其到了一定的年纪,尤其漂泊在外,那乡愁就像春天里的野草,一个劲地疯长。”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为什么一到春节孤悬在外的游子都像候鸟一样拼命地往家飞?答案很简单,他们要追、要找的,是乡愁,是儿时的味道……封锅菜就是桃林人的味道,无论走多远一辈子也忘不了家乡味道,这味道,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无论你跑遍九州番外,天涯海角,它都将你与家乡连结在一起,永不分离;这味道,会让你欣喜若狂,也会让你泪水满襟......

常念家乡菜,不忘家乡情,总忆家乡的人和事。梅实老师在他的散文集《往事悠悠》里描绘了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和事,篇篇散文都表达着他对家乡这片热土的思考和眷恋......值得同样常念家乡常忆往事的我们细细去品读。

寻觅巴陵千年的墨香,感受生活的馈赠与历史的回响。我的岳阳,我的家,幸福生活,与你同享。感谢您的倾耳聆听,再见。





图片

“烟火中的书香”之“君山怪味鸭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刘佳




“觅美食、探往事、读美文”,请与我同行,一同踏入繁华与历史交织的岳阳,去探寻一段经久不衰的岳阳老故事。在冬日暖阳中,品味幽幽书香。这里是2024年岳阳寒假悦说活动——“烟火中的书香”主题读书坊。我是朝阳小学刘佳,今天我要带大家游一游岳阳君山。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吟咏:“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一片四面环水的秀美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这里流传着娥皇、女英在此安息的传说,屈原在《九歌》中将她们称为湘君和湘夫人,后人因此将这里改名为君山。湖南作家张步真追随二妃的脚步来到君山,把他们的爱情故事写在了著作《江湖之远》中:“两位上古的丽人,她们的生命中只倾心于一位良人,为他的存在而绽放,因他的离去而凋零,所以君山也是岳阳人眼中的爱情岛。”

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君山岛上,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小岛上典故一个接一个,从“斑竹泪”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柳毅传书》,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如明珠镶嵌在历史的苍穹之中。于是乎,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登临君山,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唱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文化底蕴。有唐代诗人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也有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的《题君山》,胥文相的《君山记》中都留下了君山的印记。“君山,在洞庭水云间站了千年万年,站成了一种状态,一种单凭肉眼无法感知的生命状态。”岳阳本土作家李新文在他的书籍《放牧秋天》中这样写道。

君山之魅力,不仅在于流传千古的传说与风景,更在于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从岳阳市区开车前往君山岛大概半小时的路程,途经君山生态休闲区。这里美食众多,像君山银针、怪味鸭、君山虾饼、团湖蟹、巴陵全鱼席等。“盈盈一火锅,黄金鸭肉颤,青葱翠花绿,火红辣椒缀,门庭常若市,慕名饱口福。”你们猜出这是哪道美食了吗?它就是“君山怪味鸭”,此鸭一入口就已夺人心,味重而不腻;香辣而不辛;若在口中细嚼,还真能品出至少三种相异的味道来,难怪得了“怪味”的大名。

其中以”郭记怪味鸭”最为出名,每次从岳阳开车去君山岛的途中都会看到此店。郭记怪味鸭,应时而兴作,经营十五载,笑待四方客。老板叫小郭,故称“郭记怪味鸭”。在郭记怪味鸭,烹饪是一门艺术。老板小郭介绍说,鸭肉本身性甘寒,所以选择火锅的形式来食用,能充分发挥其滋补养胃的效用。而在炒制之前,每只鸭子都要经过专人的六次褪毛和洗涤,确保清洁卫生。优质食用油在锅中翻煎炒至淡黄色,熬尽鸭中的脂肪,再加入大蒜、桂皮、姜以及秘制的名贵中药进行调味。最后,还需在高压锅中炖煮半小时,使各种香料的味道充分融合。如此讲究的工艺和选料,令其味具有热而不浮、辣而不燥、鲜而不腻、口味醇爽的特点,也是滋阴补阳不可多得之物。夏天食之不热,冬天吃之气氛温馨。怪味鸭不仅保持了独特的口感,还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深受大众喜爱。

在寒冷的冬日,与三五好友或亲人围坐一桌,享受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和冰爽的啤酒,一热一冷,一辣一凉,箸不停杯不歇,谈天说地,百吃而不厌,这无疑是一种极致的享受。此时,熙熙攘攘名利,滚滚红尘俗务,皆为之空,这日子啊,非神仙赛似神仙,有盼头!

寻觅巴陵千年的墨香,感受生活的馈赠与历史的回响。我的岳阳,我的家,幸福生活,与你同享,感谢您的倾耳聆听,再见。





图片

“烟火中的书香之“十大碗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邓文峰



“觅美食、探往事、读美文”,请与我同行,一同踏入繁华与历史交织的岳阳,去探寻一段经久不衰的岳阳老故事。在冬日暖阳中,品味幽幽书香。这里是2024年岳阳寒假悦说活动——“烟火中的书香”主题读书坊。我是朝阳小学邓文峰,今天带大家走访岳阳八字门的“平江老长寿”饭店。

在岳阳大道锦绣花园东侧,一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建筑屹立于高楼之间。踏入店门,隐隐飘着的一股猪油炸美食的香味,老板热情地欢迎着客人,用高亢的歌声吆喝:“欢迎来到平江老长寿押饭!保您健康又长寿!”落座后,旁边包间又传来了悠扬的歌声:“头碗菜是炸肉来——先人留下几千秋哟!”当美食摆在眼前,发现所谓的“炸肉”并非真肉,而是用面粉、鸡蛋和猪板油混合成面糊,炸至金黄的面疙瘩。上面配有由瘦肉、香菇、木耳、鹌鹑蛋、莴笋、蛋皮、春片、腰花和胡萝卜这九样菜混在一起炒好的“浇头”,于是这头碗菜“炸肉”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样锦”。尝上一口,鲜香咸脆的滋味在舌尖交织。这道集蒸、煮、炸、炒、焖于一体的佳肴,在岁月流转中始终稳居平江待客最高宴客规格——“情席”(平江十大碗)之首,历经千年,一直在烟火中传承着古老的华夏礼仪。

这道菜是平江美食的代表,凝聚着千年的文化。它源自春秋战国时的荆楚之地古罗子国,是余光中先生诗中的“蓝墨水的上游”。这里,幕阜和连云山脉环绕,昌江和汨水穿山而过,山、水、古风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平江人以朱熹的得意门生“平江九君子”为榜样,传承着礼教和仁爱。孔子曾说“礼失而求诸野”,意指如果礼制沦丧,那就到民间去寻找。在平江,人们遵循着古老的礼仪和规矩。平江人把所有的正式宴席,都称之为“情席”,主客皆讲“情义”,更看重“情义”。他们以“安座”、“唱座”的方式入席,遵循“爷崽不对面,兄弟不同凳”的礼仪。他们使用牛眼杯饮酒,遵循左右换手、不掐颈、不压壶盖的规矩倒酒。他们上菜也有三满三浅的规矩,第一、三、五碗为炒菜,除了要满还要镶盖面,盖面又有讲究,称“三镶”(即红绿白三色),这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表示来的客人是“出头人”,愿他能够辉煌腾达。二、四、六碗为汤菜,要浅,带汤水。吃汤菜须从容,酒席也由此进入节奏,人们开始相互寒喧敬酒,共话桑麻。一满一浅之间体现的是文武之道,也蕴含着古老的阴阳调和的原理。每碗菜上桌都有“封盖”,等待主家“谢席”后方可揭开,长者先用餐,然后众宾客才享用。这十碗有规有矩的美味佳肴,不仅酬谢招待了前来的宾客,还是人们味蕾的巅峰享受,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

平江,一个崇文尚武的地方。自宋儒倡明理学以来,平江人才辈出,阳坪、练溪等地涌现出众多儒者,亲承朱子之学,兴办书院,教化民众,砥砺品行,千百年来,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儒学昌盛,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刚刚讲的“情席”,一饭一菜,一起一座,无非是仁与礼的传承。平江人尚武。清代平江四大名将曾率乡勇追随曾国藩、左宗棠征战四方,解甲归田后则慷慨捐资兴建书院,培养人才。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平江人民英勇奋斗,英才辈出,涌现出了苏振华、张震、傅秋涛等52位开国将军,成为我国著名的将军县。

礼仪传承,宛如细水长流,滋养着平江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这不禁让我想起彭见明先生和他的小说——《那山 那人 那狗》,这位生于建国之初曾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的平江之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感人至深的乡村邮递员画卷。新时代的背景下,父子两代人,肩挑重任,坚守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历经风雨、寒冷与寂寞。他们承载着乡亲们的期盼,搭建起与远方亲人沟通的桥梁。父亲,这位忠诚的邮递员,他的一生都与这条邮路紧密相连。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使命,扛起那沉甸甸的邮包,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他们不仅仅是传递信件的人,更是传承平江千百年礼仪文化的重要使者。曲江、禾江、浊江、南江、丽江、背江、横江、矮子江,婆婆江……这一条条江流宛如平江的礼仪文化脉络,源远流长。平江的礼仪文化已经融入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成为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正是这种文化的传承,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平江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寻觅巴陵千年的墨香,感受生活的馈赠与历史的回响。我的岳阳,我的家,幸福生活,与你同享,感谢您的倾耳聆听,再见。






图片




来源:岳阳楼区朝阳小学、市教体局人事科

责任编辑:彭旭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