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吴德胜)兔步已启泰康路,龙腾再开和美春。立春这天,冰雪纷飞,华容县万庾镇月形村王家屋场彩旗猎猎,机声隆隆,7台装有北斗卫星系统的土地平整机,穿梭忙碌,小田改为大田标准化农田建设加速推进。
正在和村民们一起护理(防冻)新修渠道的华容新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必华告诉记者,为了不耽误2024年春耕生产,要抢在春节前将这一垅300多亩田小改大。这样全村6000亩水稻田就全部改造完毕。到2024年秋收后再将沿华容河的永丰村5000亩水稻田改过来,形成万亩有机水稻产业示范园,让“华容稻”的品质出现新的飞跃。
万庾镇自古就有“千仓万庾,湘北粮仓”的美誉,是地标产品“华容稻”的重要生产基地。农民出身的王必华,一直从事农业机械制造。对“华容稻”的品牌创建也是情有独钟,近几年来他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3万平方米的智能育秧工厂,添置了抛秧机、耕整机、收割机、打米机、烘干机、无人机为“华容稻”生产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附近的农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在实践中,王必华感到“华容稻”与其他地方的水稻相比,仍然存在同质化程度高,差异化竞争力低的现象,品牌效应不大,农民增收不明显。因此,他下决心改变这一现状。2021年以来他带着自己的策划方案,先后到国家农科院、国家粮科院、中国农大、湖南农大向专家、教授求学讨教,不断修正“优质水稻产业园”的初步规划。202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农业、粮食等部门的支持下,他流转土地1000亩,进行以小田改大田为突破口的有机稻种植示范试验。过去的巴掌田、簸箕丘,零星分散,高低不平,晴天怕旱,下雨怕涝,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品种也是多乱杂。通过“北斗神器”作业,达到了田成方、地平整、沟相连、路相通、渠成网。
万庾镇的负责人介绍,去年晚稻收割后新耘公司开始对月形村剩下的5000亩水稻田进行改造,到目前为止,新耘公司“小改大”总投资达到4000万元,标准化农田最小的丘块10亩,最大的上百亩。
种植有机稻需要多元素综合指数达标。在土地平整时,土壤置换是生产有机稻的首要也是最艰难的手段。王必华表示,在小改大过程中,他们将原来受到农药、化肥侵染的土地挖去两米以上,经过杀菌消毒处理后深埋在低洼湖田4米以下。使用有机肥是生产有机稻的第二大措施,王必华去年千亩示范田全部种植的双季稻,早稻使用紫云英绿肥,加沼液,晚稻全部使用沼液。以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物体方法防治病虫害,适当选用正规大厂的生物农药,这也是最关键的措施。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稻,王必华选择的水稻田都是华容河沿线,水源来自于母亲河——长江。
据了解,新耘公司的有机稻认证已经进入转换期。相关专家表示,送检样米和抽查土壤完全符合有机大米种植标准。2023年,新耘有机稻产业园,早稻种植的是常规稻,王必华算了一笔账,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质量明显提高,比改田前每亩增加收入300元以上。晚稻全部种植的优质稻玉针香,他们使用进口的大米加工设备通过气体负压的方法加工成礼品米,成为春节市场的香饽饽,每亩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公司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也提高了,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