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岳阳爱尔眼科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年近半百的甘大叔眼部长出一块显眼的胬肉,严重影响颜值,还令患者深感不适。
甘大叔家住岳阳市郊区的甘家老屋,以务农为生。不曾想,多年来眼角处逐渐长出一块多余的肉,今年以来越发严重了。
起先,甘大叔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肉瘤,并未放在心上,日常照旧早出晚归劳作,从未就医问诊。直到冬季临近,胬肉部分的不适感逐渐变强,便想到自己动手用夹子去除“翳子”,没想到适得其反,导致伤口处溃破感染,于是到岳阳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治疗。
汪洁医生了解情况后,仔细检查了甘大叔的眼睛,诊断为翼状胬肉合并结膜伤口感染。汪洁主任说,胬肉的存在首先是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其次是胬肉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若长到黑眼珠上,挡住瞳孔则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她不免感叹道,幸好甘大叔及时就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俗称“鱼肉”。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起初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而变得肥厚,逐渐向角膜表面及深部伸展并日渐增大,形成一个三角形带有血管组织的胬肉,形状像昆虫的翅膀。根据文献报道,全球翼状胬肉的患病率约为12%,中国40岁以上人群翼状胬肉的患病率约为13.4%,中国将近有1.09亿人患有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指遗传,因此有家族遗传的人容易患翼状胬肉;外因最主要的是紫外线,南北纬40°之间紫外线较强,被称为“翼状胬肉带”,农村地区、户外工作者等经常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群也更容易患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后若复发容易导致瘢痕粘连,术眼长期充血甚至严重并发症。
为什么翼状胬肉易复发?
手术原因:传统单纯胬肉手术切除,角膜巩膜创面暴露,延迟愈合诱导产生血管纤维组织瘢痕修复,部分甚至过度损伤正常泪阜和眼睑组织导致术后睑球粘连等并发症。
个体原因:年轻患者、少数瘢痕体质患者及眼瘢痕性类天疱疮、类风湿,重症干眼等术后易产生复发。
环境原因:术后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风沙刺激等环境,不利于眼表的健康和术后修复,引起复发。
岳阳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专科主任汪洁告诉患者:“翼状胬肉术后易复发,所以选择手术方式很重要”。根据甘大叔的实际情况,对他进行了“睛致”翼状胬肉手术,手术治疗十分顺利。据汪主任介绍,爱尔眼科“睛致”翼状胬肉手术,是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在传统胬肉切除的基础上联合“一人一式个体化”生物羊膜移植,相较于传统术式更精细、更舒适、更美观,复发率更低。翼状胬肉术后就怕复发,眼睑和眼球粘连,损坏健康的结膜,而“睛致”翼状胬肉手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来源:岳阳爱尔眼科医院)
编审:易潺 张灵均
版权声明:
凡本平台注明“记者:XXX”的所有作品,均为本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平台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岳阳广电全媒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平台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发布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