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李名虎)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也意味着,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主阵地的岳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规划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前提,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着力构建和谐人水关系,着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着力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
洞庭湖60%以上的水域面积在岳阳市境内。近年来,我市围绕高质量发展,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政治责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在华容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绿肥种植年覆盖80万亩。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建成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全面开展重点入河湖排污口排查与溯源,综合采取控源截污、生态提质、环境扩容等措施,分期分批推进重点入河排污口整治。华容县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地一策”整改措施入选全省第一批入河排污口整治典型案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高标准推进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完成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等项目,累计修复受损退化湿地1400余公顷,恢复湿地植被900余公顷。按照“一湖(河)一策”的原则,强化黄盖湖、华容河等内湖(河)生态保护修复,突出抓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植被修复等。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岳阳东风湖等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并确保“长制久清”。围绕引水、蓄水、活水等目标,积极推动洞庭湖生态复苏工程,持续推进湖区生态水网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河湖连通和清淤疏浚等工作。2022年,洞庭湖北部补水二期工程连通水系41公里,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工程新增蓄水能力921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