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琦在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实现2023年全市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我市将重点抓好八个“坚持”。本期为大家解读“坚持城乡互动,绘就人居环境高质量优化的新图景”。
《报告》指出,2023年,我市将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治脏、治乱、治堵、治违,提高长安河沿线、白云湖广场等重点地段管理水平。
一是扮靓高颜值的城市。完善麦坡西路配套设施,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村级垃圾运转车辆更新换代,推动垃圾填埋场改造为工业固废填埋场,加快建设建筑垃圾消纳项目,让城市更加美丽、整洁、规范、安全。运营、管理好城区已建成雨污分流管网,向上争资、整合资金推进支管网建设,强化污水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启动城市智慧停车一体化系统建设,新建2个社会停车场,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引导社区配建食堂、托育等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培育汽贸、快递等专业化市场,支持门店商户和地摊经济健康发展,增添城市“烟火气”。
二是建设高品质的农村。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提高12%以上,实现薄弱村动态清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支持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0个。做优做强茶叶、油茶、生猪、蔬菜、豆制品、稻虾、水产、豆豉、竹笋、酿酒等“一镇一品”产业,培育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创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增家庭农场50家、农民合作社30家,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5个,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努力打造更多“农”字牌精品,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扎实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数商兴农”工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好、用好临湘市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创建省级客货邮示范县(市)。全面开展“万企兴万村”“迎乡贤建家乡”活动,吸引各类社会力量、各方英才返乡投资兴业,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健全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完善志愿服务、移风易俗、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常态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塑造高水准的生态。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利剑行动”“三大保卫战”,统筹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监管体系。实施长江流域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启动黄盖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完成造林1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修复历史遗留矿山图斑35个。加强排污口全过程监管,完成长安河排污口整治,继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禁养区退养工作,保持8个国控省控断面稳定达标,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个,让美丽河湖成为临湘闪亮名片。推进全域道路运输扬尘、渣土散落治理,实行排放超标车辆限行,加强充电桩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区空气质量指标排名进位。抓好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重大危害物种治理,坚决打好外来物种侵害“阻击战”,保障临湘生物生态安全。
四是打造高效益的文旅品牌。推进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6501创建4A级景区、龙窖山创建3A级景区,精准开发“国防体验游、垂钓竞技游、长江文化游、休闲观光游、瑶乡竹海游”五大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唱响江南花海、壁山野樱岭、桃林菊博园等乡村旅游品牌,开展万里茶道(临湘段)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推动景点突出特色、联动发展,持续提升“临湘文旅”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