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胡文辉 邓赫石 李名虎 李亚麟 谢木子 邱琪)罕见的极端干旱之下,洞庭湖水体萎缩80%以上,承载众多生物的湿地也受到重创。今年8月以来,岳阳市持续开展水生生态巡护监测和候鸟保护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地降低此次大旱造成的生态干扰和破坏。
每天清晨,守护洞庭湖的志愿者及工作人员便开启新一天的巡护守护,从洞庭湖渔政码头出发,乘船向洞庭湖腹地行进。在东洞庭湖煤炭湾水域,原本宽阔的湖面已缩窄成一条河道,滩涂大面积裸露,岸边清晰可见退水后的痕迹。在扁山岛水域航道外侧,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快艇行进之处,大片的鱼群伴着浪花追逐腾跃,江豚三两结伴在不远处的湖面上露头换气,紧随其后的两只江豚宝宝跃出水面。由于远离航道、食物充足、水深足够,扁山岛水域内同期观测到的江豚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多。
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科员史杰:今天我们在扁山较深的水域,观测到了四个群体至少8头以上的江豚,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些群体带着一些小江豚,这是令人非常惊喜的,说明这块水域仍是江豚比较良好的栖息环境之一,也符合我们以往的江豚观测记录。
目前,我市已在洞庭湖区域设置了5个长江江豚观测站,每天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江豚栖息和水位变化。同时,联合岳阳航道、海事等部门开展航道调标疏浚、锚地迁移等工作,为江豚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在连续4个月的观测中,市江豚保护中心已在长江三江口、洞庭湖扁山岛和煤炭湾等深水区发现40多头江豚,且未出现因枯水或人为干扰导致江豚死亡的现象。
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主任胡强:往年都是丰水期,现在是枯水期,栖息地和活动区域大幅度缩减。我们采取开沟引流引鱼到深水区去,并通过跟海事部门沟通,把有些地方的锚地安排在三江口的下游,把长江江豚的栖息范围扩展了一点,现在三江口这边的水域常年可以观测到15头江豚在这里活动。
在采桑湖管理站,通过生态补水后的人工湖泊内,大批野鸭、鸬鹚、白鹭等越冬候鸟,云集在洲滩和浅水中悠闲觅食。受今年夏秋冬连旱影响,东洞庭湖湿地内滩涂提前裸露,水鸟们喜爱的苔草长势茂盛。为给越冬候鸟栖息、觅食提供良好条件,我市先后在大小西湖、春风湖等鸟类常规密集性栖息区域,采取科学的人工补水措施,扩大鸟类有效栖息区域,增加鸟类食源补给。在君山区壕河、采桑湖和岳阳县麻塘办事处蓄水湖等区域,采取适当人工干预的水位调控措施,增加泥滩地、浅水域等鸟类觅食生境,扩大鸟类有效觅食区域。同时,加强湿地巡护,先后组织5万余名志愿者在长江、洞庭湖流域近390公里的岸线开展净滩行动,拾捡各类垃圾约80吨。
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鸿:通过净滩行动,改善了鸟类的栖息环境,对鸟类的栖息有很大的帮助。除了净滩行动以外,我们还采取了补水、保水的措施,还有生物的食源补给措施,还有巡护、科研及宣传等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我们冬候鸟安全地栖息。
受旱情影响,长江及洞庭湖支流资江湘滨镇南大堤流域水位骤降,导致湖床上出现不少水塘,大量野生鱼类被困其中。当地多部门联合开展鱼类资源紧急救援专项行动,采用拖网将鱼群赶到集中点,并用挖掘机开沟至资江,让鱼群直接进入资江外河。对于不便作业的地方,工作人员将打捞起来的鱼类通过专用车辆运送至外河再进行投放。
湘阴县湘滨镇镇长 杨昆:从严从重打击各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等违法行为,真正保护好渔业资源,保护好母亲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今年长江禁渔后的首次长江江豚科考及最新的麋鹿、候鸟监测巡护调查显示,长江及洞庭湖内的江豚种群栖息稳定,数量较往年略有增加,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稳定在230头左右,越冬候鸟已超过4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