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非凡十年看岳阳】我市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 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2-09-24 18:46:08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李名虎 熊拓)党的十八大以来,岳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取得新成就。


记者曹正:1分22秒,这是一个标准集装箱的卸载时间,以这样的速度,眼前的四个泊位,每天对付3000标箱没有压力。像我身旁的这艘8000吨级的江海船,从靠岸到离港不到12个小时就可完成,较十年前的作业效率提升了三倍。


在城陵矶新港,这样的江海联运集装箱船实现了天天班的常态化运营。省内外的货物在这里中转,经由上海港发往目的地,辐射带动形成了“一江一湖四水”相互协调的现代化港口群。融汇四水、通江达海,沿着总书记指引的发展方向,岳阳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统筹沿江环湖港口码头治理,关停并转沿江42个小散乱码头,按照港口功能定位,11.9公里的城陵矶深水岸线实现了集装箱、干散货、件杂货、滚装车及粮油农副产品的作业分区,彻底改变了过去码头划地为牢,抢箱量、抢货源的恶性循环。今年6月,城陵矶口岸铁路货场开港运营,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无缝衔接,架起了湖南连通西部陆海的新动脉,完成了“江海河、铁公水”的新融合。


省港务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尹显东:由原来的粗放式的发展,转为环保、绿色、低碳、高效、信息化、智能化,现在我们每天的集装箱量可以达到3400到3600个箱,今年,我们一定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突破100万标箱,争取在十四五末突破200万标箱。


十年来,岳阳城陵矶新港的年吞吐量从不到10万标箱增加到60万标箱,在长江中游港口群中,已从最初的老幺成长为仅次于武汉港的第二大水运枢纽。如今,岳阳的外贸伙伴已拓展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额突破600亿元人民币,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全市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超过500家,形成了国有、集体、三资、民营企业四驾马车齐闯国际市场的开放格局,进出口市场也扩展到欧美、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中东、东盟等10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300多种。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十年来,岳阳深入推进沿江岸线污染企业腾退搬迁工程,在提质升级传统石化产业的同时,高标准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新产业链建设。位于岳阳自贸片区的这家电子信息生产企业主打产品是电视机遥控器,每天至少有2万个机顶盒遥控器从城陵矶口岸出口。在这样一块电子主板上,需要配置近千个电子元器件,过去,企业需要从江苏采购,而现在,器件供应正逐步实现本土化。


海铭德(岳阳)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HR经理朱林:已经配套企业有我们的这个塑胶线的一个企业,还有我们的一些包材类的企业,后续我们将打造我们芯片企业,一起带入到我们这个产业园。


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式招商,自贸岳阳片区先后引进项目200个,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重点培育新金宝、海铭德、鑫源链等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岳阳市第四个跨入千亿行列的产业。


十年来,岳阳市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体旅游等七大千亿产业和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12+1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全市园区产业聚集度、集群化水平持续提高,产业发展格局由“木”成“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运物流、军民融合等一批新兴产业飞速壮大,这些“含绿量”“含新量”高的经济增长方式正成为岳阳发展的主基调,描绘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宏图。


市委书记曹普华: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目标再拉高、标杆再抬高、标准再增高,以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以开放的视野配置资源,以担当的勇气破解难题,把优势变胜势,把赶路当赶考,把定位变地位,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湖南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积极当好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先行者,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GDP突破7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


责任编辑:周冰冰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