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 谢木子 李亚麟 实习生董欣怡)经济发展靠产业,产业优势靠链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通过引进一个新项目,造就一个新产业,催生一个新集群,不断强产业、兴实体,纵深布局石油化工、食品、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和文化旅游七大千亿产业集群,抓好“12+1”产业链建设工作,激发聚链成势的新动能。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培育及引进“龙头企业”至关重要。在城陵矶新港区湖南鑫源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一块块液晶玻璃经过切片、绑定等一系列操作,成为一片片液晶模组,进入生产线与电路主板组装后,一台台高清电视机下线面世。从一块液晶玻璃,到一台电视,鑫源链几乎囊括了电视机生产的绝大部分工艺。
湖南鑫源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水鑫:第一个就是显示产品,从7帧到128帧都可以制作,订单有ipad、显示器、电视机、教育机等,一共23个系列产品。总共年产值能达到150个亿,今年预期50个亿,外贸20个亿。
以湖南鑫源链科技有限公司为磁极,大批电子信息相关企业来到岳阳,投资兴业带动经济产值超过200亿元。众多产业资源汇聚,也让岳阳电子信息产业链强磁场加速成型。仅今年上半年,我市电子信息及人工智能产业链就新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196.14亿元,新开工项目45个,新投产项目27个。
随着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最重大件设备、净化装置001塔成功起吊,意味着项目主体工程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空分装置、煤气化装置、双氧水装置等设备安装已进入高峰期。搬迁升级后,己内酰胺产业链产能由年产30万吨扩大到60万吨,这给生产己内酰胺上游产品的振兴中顺新材料公司带来了新机遇,目前,公司正在按照要求研发安装生产双氧水原料之一的二戊基蒽醌的装置。
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副董事长 陈攀:巴陵公司几内酰胺的扩产对我公司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几内酰胺完成产完成投产之后,我公司预计产值能够上升到十亿元,税收能超过一亿元。
自2019年我市开展产业链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建立了一至两名市级领导联系产业链的工作机制,一月一联系、两月一调度、半年一讲评、一年一评估,链长制、行长制、盟长制、校长制“四长联动”,形成了链长亲力亲为、总链分链合力共为、部门协力推进的良好态势。如今,岳阳优势产业链建设的倍增效应日益凸显。新金宝年产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项目先后促成华为高端制造、小米打印机等项目落户;围绕正威集团,一批铜制品产业链企业迅速聚集,正在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供应链;以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为核心,岳阳建设了环洞庭湖医药产业集聚区。
市新兴优势产业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市工信局局长 曹冠军:我们坚持高位推动的“链长制”为主动力,以项目建设为主阵地、以纾困解难为主推手、以优质企业的梯级培育为主路径,打通产业链企业从“爬楼梯”到“坐电梯”的跨越式发展通道。
目前,在岳阳“12+1”产业链企业库里,已经有龙头企业84家、重点企业237家,着力推动产业链朝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截止今年7月,全市“12+1”产业链上新签约项目460个,总投资额1805.48亿元;新开工项目399个,总投资额1384.31亿元;新投产项目249个,总投资额423.98亿元。全市在建(含新开工与续建)重大产业类项目投资过10亿元的共计4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