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道法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知名耳鼻喉头颈外科专家,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头颈肿瘤及耳鼻咽喉变应性疾病,尤其对鼻咽癌的癌前预防及放、化疗后康复、复发与转移防治、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经验独到;同时广泛涉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各个分支领域,在耳鼻咽喉疑难病症诊治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您有这些苦恼吗??
咽喉炎为什么普遍存在?
咽喉炎是慢性咽炎和慢性喉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急性咽炎或者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者是迁延不愈就转为慢性咽喉炎。
第二,用声过度。见于长期用声的人员,比如老师、销售人员。
第三,各种鼻病以及上下呼吸道的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以及炎性分泌物反复刺激咽部和喉部或者受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的影响。
第四,烟酒过度、粉尘、辛辣食物、有害气体或者过敏源的刺激也会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喉炎。
第五,还有全身因素,比如贫血、消化不良、咽喉反流、下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等等,也可以诱发慢性咽喉炎长期不愈。
慢性咽喉炎医案
张某,男,36岁。
初诊(2020年11月2日):主诉咽喉干燥、灼热、微痛,伴干咳少痰10年余,加重5天。患者平素嗜好烟酒,于10年前始出现咽部干燥、灼热、微痛等咽部不适感,5天前喝酒后症状加重。咽喉疼痛,咳嗽,少痰;全身无明显发热微恶寒、稍有口渴、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专科检查:鼻黏膜暗红,双下鼻甲稍肿胀,鼻中隔不偏,双侧鼻道未见明显分泌物及新生物。口咽部黏膜暗红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稍红;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舌根淋巴组织增生。喉腔黏膜充血暗红,声带色暗红,双侧声带运动可,闭合可。
辨证分析:阴虚少津,虚火上炎,咽部微痛,干痒咳嗽,灼热或咽部哽哽不利;咽喉失养,故见黏膜干燥或萎缩;阴虚火旺,故舌红、苔薄,脉细数。
诊断:慢喉痹(慢性咽炎)。
辨证: 肺肾阴虚证。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利咽。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10 g,熟地黄10g,麦冬12g,百合10g,白芍12g,当归12g,贝母10g,玄参12g,玉竹12g,天花粉12g,桔梗5g等。7剂,水煎服,1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温服。
嘱患者戒除烟酒,饮食清淡,多饮水,减少或避免长时间过度用声。同时配新癀片含服,每次1片,每日4~5次。每当内服汤药煎好后,倒于杯中,张口于杯口上方,乘热缓缓吸其蒸汽,每日1~2次。
二诊(2020年11月9日):自诉症状减轻,睡眠可,纳可,二便可。舌淡红少苔,脉细数。专科检查:鼻黏膜暗红,双下鼻甲稍肿胀,鼻中隔不偏,双侧鼻道未见明显分泌物及新生物。口咽部黏膜暗红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稍红;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舌根淋巴组织增生。喉腔黏膜充血暗红,声带色暗红,双侧声带运动可,闭合可。予以前方合六味地黄丸共服,10剂,每日1剂。续新癀片含服,每次1片,每日4~5次。每当内服汤药煎好后,倒于杯中,张口于杯口上方,乘热缓缓吸其蒸汽,每日1~2次。
田道法教授提醒:在预防方面主要是根据咽喉炎病因预防,首先要增强免疫力,减少急性炎症的发作;如果是急性咽喉炎,要及时治疗;职业病一类人群,需要注意用声方式,必要时可进行发声训练。预防上除了在生活上要注意少吃煎炸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之外,部分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用中药泡水饮用,以达保养的效果:对于经常失声的人群可以选用胖大海、木蝴蝶等泡水喝;咳嗽痰多、咽干的人群可以用罗汉果;体质虚弱、讲话费力的人群则可以选用花旗参泡水喝等。(中药茶饮请到正规医院根据中医专家辩证取方)

来源:岳阳市中医医院眼耳鼻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