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饭后应该不能马上运动,安静休息才是养生之道。不过,也有人认为饭后立马运动有助于消化,防止脂肪堆积。吃完饭后到底宜静宜动?专家说了,饭后做这几项运动,不仅不能消食儿,还容易引起胃下垂。
我们的胃为什么会下垂?
什么是胃下垂?胃下垂,顾名思义是指胃的位置发生下移,是一种解剖状态。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籾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无法对胃进行支撑造成的,一般30~50岁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饭后这样运动
胃顶不住

在人们进餐后,消化系统的血流量会增加从而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当我们进行轻的体力活动时,对胃的血流供应影响不是很大,但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血液又会进行重新分配,使四肢以及躯干肌肉的血液增加,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胃的蠕动便会减弱,消化吸收变差,使胃的负荷增加,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垂降。
所以在饭后,我们要尽量避免进行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剧烈运动,保护好我们的胃。
出现5类症状
至少是中度胃下垂

上腹饱胀感
患者会感觉肚子有坠胀感,而且腹胀可因餐后、久站、劳累等加重,平卧可缓解;
腹痛
主要是隐痛,持续时间较长且发作频繁,常发生在餐后,一次进食过多或活动可使疼痛加重;
恶心呕吐
通常因为吃饭后活动引起,进食过多也会使症状加重;
便秘
多为顽固性,可能由于同时伴有横结肠下垂导致;
消化系统外症状
胃下垂患者因为该病导致营养摄取不足和精神负担加重,所以常伴有消瘦、乏力、低血压、心悸、头晕等症状。
难自愈,但可调理、治疗

通常来说,一旦患上胃下垂是不能够自愈的。且对于胃下垂,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胃下垂患者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重自身的调整,主要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以及改善饮食习惯来缓解:
比如,多吃有营养、易消化、体积少的食物,少吃冷硬、有刺激性的食物,这样可以减轻对胃的刺激和负担,从而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加重;此外,餐前散步,餐后平卧休息可有效缓解胃下垂症状;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肌力,患者可通过全身锻炼如太极拳、保健操、游泳等,腹肌锻炼如腹壁运动、仰卧起坐、腹式呼吸等来加强自己本来松弛的肌肉,这样对改善病情有很大帮助。
关于胃下垂的治疗,建议就诊科室:消化内科、中医科、普外科。
消化内科治疗
主要针对轻中度的患者,包括补充营养、促进消化以及改善胃肠动力,以此来缓解症状、减轻胃部的负担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
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和调摄护理。
外科治疗
对于较严重或者急性胃下垂的患者,药物治疗不足以缓解症状,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主要是胃部分切除术。
日常这样做让你的胃挺住

首先我们在餐后不宜立即运动,应先平卧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也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为餐后我们的胃处于充盈状态,活动会增加胃的负担,从而引起或加重胃下垂。
其次,我们吃饭的时候一次最好不要吃太多,尤其是本身消化功能较低的人,这样可以防止胃内食物滞留引起消化不良。还有就是要避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导致胃部压力增大,对胃壁产生巨大的冲力,加重胃下垂的程度。
最后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和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吃刺激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来源:岳阳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