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人了,这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高温高湿天气又来袭,每年都会有人因热射病中招。比如:
2017年,苏州一对老夫妻高温天不开空调,结果突发热射病,一个在120救护车赶来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一个送往医院途中不治身亡。
2018年,杭州一中年男士,上班时候热得受不了,突然两眼一黑直接昏迷过去。急救送医一查,也是得了热射病,经积极抢救捡回了一条命。
尤其是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常常因为舍不得电费、担心空调病而不开空调,酿出了不少悲剧。

热射病要人命,怎么救?怎么防?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注意,注意,注意

No.1 热射病:这种「中暑」要人命!
长时间暴露在高危高温环境中,会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引发「中暑」。
其中热射病又称热休克、中暑高热,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
一旦发病,患者会呈现 5 大典型症状:
◆意识:正常以外的其他行为、言语改变。
◆体温:腋窝体温超过38.5摄氏度,警惕发病。
◆脉搏:中暑或热射病发生时,心率可达160分/次以上,且持续不降。
◆血压:如果桡动脉搏动微弱,预估血压在70mmHg左右;如果仅在颈动脉触摸到微弱搏动,预估血压在50mmHg,提示休克风险。
◆呼吸: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休息后不能恢复正常则是危重表现。
补充:皮肤干燥无汗,也是热射病的典型表现。
文献报道,热射病病死率高达21%~63%。一旦发病,进展迅速,临床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除此之外,热射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尤其以下「高危人群」:
特殊人群: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虚弱或卧床者、婴幼儿、孕产妇,以及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等)等;
户外作业者:如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任何年龄都能发病、发病快、病死率高、治疗手段有限,你说这病吓不吓人!

No.2 有人「中暑」,如何急救?
不要掐人中、不要掐人中、不要掐人中!
对于热射病患者,首先要做的是「降温」,越早越好!及时降温可以极大减少器官损伤,甚至挽救生命!
急救具体步骤如下:
1. 脱离高热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衣物帮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将室温调至16~20℃。
2.快速测量体温:测量体温是实现有效降温治疗的前提。
3.积极有效降温:根据现场条件灵活选择,亦可多种降温方法联用。现场降温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冲凉、湿毛巾擦拭全身、对着电扇空调吹等。
提醒:冰袋冰敷降温时应注意,每次放置不超过30分钟,避免冻伤;在现场救治中不建议使用药物降温。
4.补充水和电解质:现场可予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等,较重者立即送医静脉补液。
5.气道保护: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意识不清者禁止喂水。
提醒:发现有人中暑,在现场急救时推荐「边降温边转运」原则,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遵循「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

No.3 夏天来了,如何远离热射病
夏季气温超过30℃时,热射病比例会明显增大。
那么,我们需要做好什么防热措施呢?
1. 关注特殊群体:有时气温没有超过30℃,但特殊着装(如衣服透气性差等)、特殊岗位(如高温作业)或特殊环境(如封闭的厂房内)、处于疾病状态(感冒)等情况,局部温度也容易过高。
2. 关注居住环境:可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如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及时就医。
特别注意:不要让儿童单独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老年人不要为了省钱而不开空调。
3. 合理安排户外时间:户外运动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在高温环境中连续活动的时间。
4. 户外运动及时补水:运动中补充大量普通饮用水易引起低钠血症,建议每小时补含钠饮品1L。出现低钠抽搐时可口服等渗盐液,或口服榨菜+矿泉水快速补钠。
总之,避免热射病,关键在于预防而非治疗。一旦出现意识不清、体温过高等情况时,应迅速降温、送医就诊!

参考文献
1.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4(3):181-196.2.朱林林,陈雪萍,等编著.社区急诊护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3
来源:岳阳市妇幼保健院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