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常识】为什么心梗、脑梗,更容易发生在“早上”?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2-03-30 10:13:28

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刻

图片








为什么心梗、脑梗、心绞痛更容易发生在“早上”?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心梗、脑梗和心绞痛等比较危重的情况)就比较偏爱上午6-10点这个时段——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魔鬼时刻”。


究其原因,清晨高血压是始作俑者。


为什么心梗在清晨容易发病呢?



首先,高血压是公认的心梗重要危险因素。



人体的血压并非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每天有两个高峰,一个是早上6:00~10:00,另外一个是下午4:00~6:00,清晨是第1个血压高峰,如果清晨血压没有得到良好控制,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其次,我们在睡眠状态心跳比较慢,清醒后交感神经兴奋,心跳会迅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大,对于冠脉有病变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出现心肌缺血、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清晨血液处于相对浓缩的状态,体内水分相对不足,血小板活性增加,也更容易诱发血栓形成。



第四,很多人都有晨练的习惯,这时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氧分和水分,不少人原本血压等等就控制不好,剧烈活动后导致血压剧增,更容易出现心梗、脑卒中等疾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清晨这个时间叫做魔鬼时段。


清晨血压长期过高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严重危害:


首先,交感神经兴奋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心跳加快和血压进一步升高,进而导致心脏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脑血管负担;此外,由于一夜没有喝水,而呼吸还带走了一些水分,在某些激素的作用下,血液黏稠度会大大升高。


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患者,此时的斑块更容易破裂,引发心梗、脑梗等危险事件(有研究显示,近30%的心梗、脑梗和脑溢血发生在早上6~10点,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比其他时段增加一半以上)。


虽然清晨高血压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临床上我遇到的患者中仍有相当比例“不以为然”。疏于防范的结果就是轻者血压管理不达标,重者便会出现上述突发危险情况。



清晨高血压患者要做好家庭血压的自我监测


我国发布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中国专家指导建议》,明确推荐以清晨血压作为评估清晨时段血压的指标。


  清晨血压评估,有三个方法:


  一是患者清晨6至10点之间到医院测量,


  二是起床后 1个小时内用家庭血压表测量 ,


  三是佩戴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清晨血压的变化 。


  三个方法都可以使患者了解清晨血压监测的指标,其中家庭自测最方便实现。


科学家庭测量清晨血压的方法是:清晨醒后0.5~1.0h内,服药前、早餐前、排尿后坐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健康,对于高血压患者也是如此,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强度。


清晨高血压患者适合晨练吗?

答案是:不适合。


如要锻炼也应在上午10点待天气暖和后进行,并且宜选择如健步走、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不容易累”的项目。

来源:岳阳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彭旭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