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红码”人员怎么办?
禁止出行。第一时间向所在地社区/村或所在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主动报告,做好自我隔离(单人单间、专用厕所、足不出户、全程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等待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在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原则上须在定点医疗机构或集中隔离场所进行诊疗、隔离医学观察;特殊情况下,经县级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可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2.持“黄码”人员怎么办?
限制出行。居家健康监测并定期接受核酸检测。做到“两主动一原则,两必须一及时”。
①两主动: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主动报告;每天主动健康监测、定期核酸检测并向社区报告相关情况。
②一原则:未排除感染风险前原则上不外出,在家办公(学习),不上班(上学)。
③两必须:确需外出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落实“七不得”(不得参加聚餐、旅游、培训等集体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等特定机构,不得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不得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健身馆等室内场馆,不得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密闭场所,不得乘坐出租车、网约车、公共汽车、地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非本人就诊需要不得进入医疗机构)。
3.绿码带*号人员怎么办?
4.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有什么要求?
最好单独居住。如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且相对独立作为隔离房间,有单独卫生间。房间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所在建筑、楼栋有独立、正常运行的化粪池。同一住所内共同居住人员均需一并全部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即同一住所人员足不出户。
5.居家健康监测有什么要求?
原则上在家办公、不参加上学等。
做到“两做好七不得一及时”。
①两做好: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②七不得:不得参加聚餐、旅游、培训等集体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等特定机构,不得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不得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健身馆等室内场馆,不得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密闭场所,不得乘坐出租车、网约车、公共汽车、地铁、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非本人就诊需要不得进入医疗机构。
6、居住地发生疫情怎么办?
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确诊病例所在地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高校和中职中专院校,一律实行封闭管理;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启动线上教学;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一律停止线下教学工作。已公布的封控、管控、防范区内人员,未经市、区(县)疫情防控部门批准的不得离开当地。市内其他区域居民非必要不离当地、不出本省。
①封控(闭)区:“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只进不出、严禁聚集”第1、4、7天分别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②管控区:“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每2天可安排1人划区域、分时段、限人员到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居家时也要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