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常识】艾滋病知识科普与预防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1-12-02 12:16:32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图片


图片
世界艾滋病日


图片

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象征着大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心与支持。


图片

图片
有爱更温暖,无“艾”更健康
图片
什么是艾滋病?


图片


艾滋病是由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侵入人体逐渐使人损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


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经过平均5-10年的时间(即潜伏期)才发病。发病之前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发病之后为艾滋病病人。无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还是艾滋病人,都能把病毒传给他人。特别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感染者本人在潜伏期内可能没有任何感觉,而其他人也不能从外观上判断出来,只有通过血液检测才能确诊。目前,世界上90%的艾滋病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感染。因此,潜伏期是传播艾滋病病毒非常危险的时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艾滋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图片


图片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这几种体液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播途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性传播: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越大。


血液传播: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吸毒是我国目前感染艾滋病病毒最主要的行为。另外,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针具、剃须刀等刺穿人体的物品也能够传播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生孩子过程和喂奶也可能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图片
如何预防艾滋病?


图片
图片


一、阻断性接触传播

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二、阻断血液传播

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
三、阻断母婴传播

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图片


图片
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播艾滋病吗?


图片
图片

我们已经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所以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是完全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1、一般的社交活动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吃饭、 喝饮料及共用碗筷、怀子;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一起居住、购物、使用钞票、劳动和学习。


2、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因为唾液、眼泪、汗水和尿液中不含艾滋病病毒。


3、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图片

END

图片

来源:湘阴县妇幼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彭旭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