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
有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小学同学。
他最近正忙着相亲,因为家里催得急。
他说自己一点也不急,而且每次相亲就觉得怕。
一见到姑娘,心里就堵得慌。
“不应该啊!你长得帅帅的,工作也不差姑娘们应该喜欢你这种啊。”
“我妈小时候总是骂我长得难看,又懒又丑,以后找不到媳妇。”他无奈地说。
“骂的多了,我还真觉得有点自卑,你还记得那时候么,有女同学给我递纸条。回家被我妈妈知道了。结果又是那句话,‘你长成这样,学习又不努力,也有女孩喜欢啊!’”
唉!当年被妈伤害得太深了。
就算自己成年后,还是背着那个标签。
那种自卑感,跟一个人的年龄和成就没有多大的关系。
著名导演姜文在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他,“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姜文说很多啊,比如我和母亲这么多年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 做了很多努力也不行:“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给母亲买房子,但是她也没有表现得多高兴,她还不去住,她不喜欢。 当年考上中戏,给母亲看通知单,也没有表现得多高兴,啪的扔在一边,说“你那衣服还没有洗呢,别给我聊这个。”

从我小时候开始,父母就没有给过我多少肯定。 尤其我的妈妈,每次骂我总是会骂些很难听的话,类似什么“人头猪脑,废物,看到你就很讨厌”等等。 我对她骂我的这些话一直印象深刻,我已然不记得我曾因为她骂我的这些话而心痛落泪了多久。 我很多次我想去干点什么事,我的父母,乃至我的家里人,都在不断地否定我,觉得我不可能把事办好。 感觉他们一直在给我灌输这么个概念:你是个干不成任何事,只会添麻烦的小傻子罢了。 久而久之,我自己好像也就相信了这个“事实”,觉得自己的确是无能,办不成事。我也就接受了他们所给我安排的这么一个角色,在外人面前也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得很傻,然后别人也会对你有一种“笨”的评价。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和学习都应该发生在“最近发展区”,这个区域指的是,孩子目前无法自己独立做到,但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指导下,能够做得到的发展范围。”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