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种食物“火”了,准确来说,是被“封杀”了。它就是——槟榔!全国槟榔消费者有近1亿人,其中仅湖南一省就贡献了近2600万人的“槟榔人口”,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小零食。“槟榔在口,精神抖擞”,就算你没吃过,在电视广告上也会多多少少有耳闻。但就在不久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这小小的一颗槟榔,怎么突然就犯众怒惹来封杀呢?原来……
早在 2003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依据研究证据,确定了槟榔属于第一类致癌物。不管是槟榔鲜果,还是包装的槟榔果干,都是世卫组织钦点的1类致癌物(代表对人类有明确致癌性),是致癌物中的最高级别。同类别的,还有甲醛、砒霜、石棉……槟榔因为它的成瘾性和致癌性,被众多医生专家称之为“软性毒品”。像湖南、海南、台湾以及南亚和东南亚,都是嚼食槟榔流行的区域,同理,这些地方,尤其是湖南、印度这些地方都是全球口腔癌高发的地区。
全世界每年出现39万例口腔癌,其中58%都来自南亚及东南亚等咀嚼槟榔的地区。口腔里面有舌头、牙龈、面颊、嘴唇等等,发生在这些位置的「癌」就会被叫成舌癌、牙龈癌、颊癌、唇癌,统称为口腔癌。槟榔碱最开始损害的,是我们的口腔粘膜。长期嚼槟榔易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有可能转变为口腔癌。大家都知道癌症很可怕,尤其是这种发生在口腔、面部的癌症,手术治疗之后失去的不仅仅是肿瘤本身。
甚至半张嘴、半张脸都会被同时割去,口腔功能的丧失、容颜的毁损对于个体来说必然是极其巨大的打击。
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槟榔这玩意儿还是别再碰了!

口腔癌还「偏爱」以下3种人群,所以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这些不良习惯,也一定要多加注意。正如前面所说的,槟榔中的强烈的致癌物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导致口腔癌高发。
还有的人喜欢吃过烫的食物,这些也容易造成口腔内组织的局部刺激,也是口腔癌发生的诱因。
烟酒是所有癌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对于口腔癌同样如此。
甚至更容易解释:因为抽烟和饮酒经过的第一站就是口腔,高温、尼古丁、酒精会直接刺激口腔黏膜。
有一类口腔癌,在癌肿发生的附近,常常可以看到尖锐的牙尖、残根,而这些不完整的牙齿外形,经常会磨到牙龈、颊黏膜、舌黏膜。
长此以往,就很可能导致溃疡反复不愈合,最后恶变。

体检时人们大多很关注心肺脾肾等「关键部位」的健康,但是往往面对口腔科检查,却显得无所谓。其实,每年至少一次定期检查口腔,是体检很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是直视检查:包括面部是否对称、张口度是不是足够大、是否有肉眼可见的肿大包块;
● 其次是口内检查:包括口腔内是否存在的大面积的深溃疡、白斑、红斑、白色条纹;
● 最后,还应该检查头颈部的淋巴结,而头颈部淋巴结检查也是肿瘤筛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进行口腔内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拍到所有牙齿和上下颌骨,对于一些肿瘤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来源:岳阳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