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1376”总体思路】岳阳农科院水稻所:育强岳阳优质稻种 夯实“洞庭粮仓”丰收底气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5-10-17 19:33:14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记者谢木子 罗先宇)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育强岳阳优质稻种,岳阳农科院水稻所科研团队深耕育种数十年,既培育出“岳优9113”这样的晚稻标杆品种,又有三代人接力研发“岳州玉占”等优质稻种,他们以科技为笔,在田埂间书写坚守,为守护 “洞庭粮仓”、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强劲的岳阳力量。


秋日的洞庭湖畔,晨露还未从稻穗上褪去,岳阳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试验田里已响起细微的脚步声。蒋建为弯腰拨开稻丛,指尖轻轻捻起一粒饱满的稻谷。这是他与水稻为伴的第40个年头,从1985年大学毕业踏入田间,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早已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岳阳农科院水稻所首席科学家 二级研究员 蒋建为:当我创造的这些材料生长到这个抽穗和起穗的时候,齐穗或者灌浆的时候,到田里面记载的时候,那种亲近自然呐,再就是满怀期待啊,充满希望的那种美好的心境,他是最吸引我的。


在试验田的田埂间,“一身泥一身汗的辛劳”、“选出苗头组合的欣喜”和“品种推广后的成就感”,构成了育种人生最生动的注脚。蒋建为培育的“岳优9113”,曾是湖南、江西晚稻的对照品种,上市十五年间,成了晚稻品种审定的“标杆”。


岳阳农科院水稻所首席科学家 二级研究员 蒋建为:岳阳农科院的话,是偏向于这个优质杂交稻。我们的品种出来之后,特别是不育系鉴定的时候,我们原来有两个不育系,都是袁(隆平)老师帮我们帮我们鉴定的。所以说杂交水稻这块都是在袁老师的旗帜下来做的。


田埂间的传承,更藏着未来的希望。蒋建为的学生郭爱军主攻两系杂交育种,长粒香型方向。他在田间逐株筛选稻种,一粒粒剥开稻谷观察品质,再小心翼翼装进小纸袋, 这些材料将在11月底运往海南南繁基地。


岳阳农科院水稻所高级农艺师 郭爱军整个大陆的天气只能种一季,冬天不能种,我们到海南的冬天又可以种一季,就可以加快它的速度,如果不到海南去的话,我们这个东西最少要八年(出成果),到海南去我们就只要四年了,等于就是把它速度加快了一倍了。


蒋建为带领的7人科研团队里,70 后、80 后、90 后各展所长,有人深耕两系、三系育种,有人专注低镉品种研发,这份科研成果,早已在田间地头结出累累硕果。在湘阴石塘镇109亩的示范田 ,低镉品种“岳州玉占”即将迎来测产。


湖南创优种业有限公司经理 王泽:从开始研发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跟踪这个品种,从田间表现包括产量表现,包括它的抗镉的这种性能、米质方面,综合表现来说,我们都是非常认可的。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94年的周浩是湖南三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他的1100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里,80%以上的水稻品种都来源于岳阳农科院水稻所,双季稻亩产超过了600公斤,与常规品种相比,每亩增收能达到一百元以上。


湖南三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周浩:主要是看中这个专家团队的合作,因为专家团队也比较年轻,也比较契合我们的口味,对我们的种子从种植到栽培然后到收获给我们一个全程的技术指导与跟踪指导,这个就是保证我们新农人在种田的情况下,保证我们基地的产量,保证我们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跟他们合作最好的初衷和目的。


从蒋建为的四十年坚守,到团队的薪火相传;从试验田里的细微观察,到万亩稻田的丰收图景,岳阳农科院水稻所的育种人们,始终把“粮食安全”刻在心上。十二五以来,水稻所科研团队共选育水稻新品种(组合)37个次,其中国家级审定9个次,品种转化率超70%,培育的系列优质稻品种累计推广1亿余亩。未来,这片田埂间还将继续生长希望,让岳阳的育种“金字招牌”,为国家粮食安全、为洞庭粮仓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科技兴农”的答卷。


岳阳农科院水稻所所长 王伟政:水稻所科研团队将紧盯水稻科研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加强与一流科研单位合作,把传统的"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跨越,从全基因组选择、智能设计育种等方向实现水稻育种技术迭代升级。为岳阳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高质量发展、保证国人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国家重大战略贡献岳阳经验,打造岳阳品牌。


责任编辑:周冰冰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