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脱贫攻坚成就 开启乡村振兴征程】培育品牌优化农业结构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1-04-05 11:13:07

岳阳广电全媒体讯 (记者 彭杨 罗远 屈原融媒体中心 刘聪)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已扬帆起航。放眼广袤的岳阳乡村,传统农业“玩”出新花样,美丽乡村变身旅游打卡地,希望的田野一派勃勃生机。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51岁的脱贫户熊明正和十几名社员搭建育秧拱棚。

屈原管理区鸿运水稻种植合作社成员熊明:我一年在合作社务工120个工,在水田里60个工,在瓜蒌地60个工,去年一年赚了1万8千元。

熊明自有16亩农田。去年,合作社流转260亩瓜蒌地,熊明以土地入股,除务工收入外,每年还有分红。

屈原管理区鸿运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朱运伍:把这个多余的藤掐掉不要,只留一根藤,多余的藤会吸收养分,不会结瓜的。

瓜蒌又叫药瓜,果实、皮、根均可入药,属高效农作物,不仅见效益快,每亩年收益还比水稻高出4000元左右。鸿运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朱运伍看到了这一商机,前往安徽取经学艺。回来后,自己圈地试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精细化种植经验。

屈原管理区鸿运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朱运伍:因为安徽那边是山地,屈原这边是湖地。他们要施5次肥,少施多次,而我们是大肥大水,分为苗期、挂果期,坐籽期,每次每棵施一斤,所以它的籽粒饱满,口感好。

今年,朱运伍又扩建了800亩瓜蒌地,准备成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瓜蒌打造成当地的拳头产品,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

屈原管理区鸿运水稻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朱运伍:我们农民,不一定只种水稻,发展机械化,还要多样化,种养旱土经济作物,打造自己的品牌。

未来几年,营田镇将推行“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计划种植瓜蒌5000亩,兴建瓜蒌加工厂。为挖掘土地潜力,发挥经济推力,屈原管理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S210黄栀子、优质稻产业示范带、营田镇三产融合核心片、河市镇产业发展先导片、凤凰乡绿色生态示范片。

同样在乡村振兴路上大踏步前进的还有汨罗白水镇西长村。曾经的西长村路不通、少技术、缺产业,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时过境迁,西长村变身一步一景的3A级景区,成为乡村游热门打卡地。

游客来到西长游客中心,只要一扫二维码,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卖土特产,一目了然。

“数字乡村”平台技术负责人彭军:这个是目前西长村的数字化平台,这个是直接扫码,每家每户的门牌号码就会显示出来,如果你要过去的话就可以一键导航。

作为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先行者,西长村着力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数字乡村”平台收集了每家每户的农产品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纳入二维码,贴到农户门口。

“数字乡村”平台技术负责人彭军:到任何一家门口扫描二维码,就都可以下单购买。

眼前这位帅小伙叫李鹏,是创客平台“西长客”创始人。几年前,他返乡创业,和创客平台的7位年轻人发展电商带货,让西长原生态的特色农产品飞出了大山。

西长村创客平台“西长客”创始人李鹏:我们现在就是把村里面一些好的产品,把我们本地的优质产品推出去。

农村美了,农民富了,越来越多的新乡贤返乡创业。为了引进好项目、大项目,西长村成立了西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导和鼓励群众流转土地,先后引进企业16家,种植富硒稻、红米名贵苗木等农林作物近万亩。

游客:我从没想过乡村旅游还能这样玩,我很有收获,下次还会来。

游客:我们昨天就过来了,这里有吃的有玩的有看的。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西长村正循着“景村共建、民客共享”的路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如今的西长村实现了全村景点化,每一个屋场,每一个产业,每一个基地都是一个景点。西长片区年游客量突破45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2.1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先后获评“全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乡村百强村”“全国休闲农业旅游星级园区”。

村民杨建湘 我们现在是开了个“五金店”,别人笑话我们,土地流转有租金、土特产卖出去有现金、园区做事有薪金、土地入股到了过年还有股金、晚上跳舞别人还笑话我们发神经。

记者彭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拔掉穷根的岳阳乡村,颜值提升了,产业升级了,生活也变样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戴昊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