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致远 悦说迎春】朝阳小学教师邀您一起来看“烟火中的书香” | 第二期

来源:智慧岳阳 发布时间:2024-02-08 16:37:46


烟火中的书香

书香致远 悦说迎春



图片





今天,为大家推出“书香致远 悦说迎春”教师悦说活动倡议单位——朝阳小学“烟火中的书香”专场第二期。



图片

“烟火中的书香”之“天保龙虾”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蒋雪芳



“觅美食、探往事、读美文”,请与我同行,一同踏入繁华与历史交织的岳阳,去探寻一段经久不衰的岳阳老故事。在冬日暖阳中,品味幽幽书香。这里是2024年岳阳寒假悦说活动——“烟火中的书香”主题读书坊。我是朝阳小学蒋雪芳,今天带大家访天保龙虾,与刘燕林老师一起说城南故事。

2020年7月,长篇纪实文学《城南印记》出版发行。南门口外吊桥街、城里都有南正街……刘燕林老师将老城南那些饱含岁月的地名串联起来,带着岳阳人重温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片段。全书有39个章节,81张珍贵的老照片,那是老岳阳的时代轮廓,是岳阳人心中那份独特的城南情怀。在《城南印记》中,乾明寺写了四个章节,那里藏着作者的童年。

冬日,读着刘老师的文字去访乾明寺,你能感受到时光的流转,有种虚实交错之感。天光清泠,院墙的明黄在冬日的萧索中格外醒目,那是一幢古朴的二层小楼,挂着黑漆金字的木匾牌,门前摆着积厚厚香灰的方炉,曾经的"潇湘六刹"之一就藏身在蛛网般的小巷中。一层进门两边堆着经书,中间供着大佛。二层佛堂宽敞些,梵音轻唱,香火一年四季不断。“凡到乾明寺,必是走江湖。”往日到寺里的人必定先去看一棵神奇的树,相传是大禹治水居巴州时亲手所种,无论是从江西上南岳,还是从南岳下江西的僧众,都要来乾明寺膜拜。年关到,请一炷香,求一年的平安。《城南印记》中的乾明寺古老又沧桑,毕竟“先有乾明寺,后有岳阳城”,近2000年历史,三朝皇帝亲自为乾明古寺亲书御匾。规模最大的时候,观音阁、梅溪桥、天岳山都是它的地盘。然,岁月不居,新陈交替是必然,当下的乾明寺有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无奈,唯余历史的厚重在坚挺。

在城南比乾明寺名气更大的就是“天保龙虾”。据说在市井中隐身的大厨才是真神,老板黄天保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老地方、老菜品,一玩就是32年。夏天曾跟朋友相邀去时,巷子里十多口煤炉被烧得火热,大火油爆的哧啦声此起彼伏,伴着服务员的吆喝声、孩子的逗闹声、门外龟行汽车的喇叭声,生活的交响曲在演奏。我们进店点了一桌龙虾,虾身热气腾腾,红艳饱满,散发出令人垂涎的油香。红油大蒜与新鲜紫苏的搭配,鲜美异常。去问秘诀,可以浓缩成二句话:虾尾新鲜要跑大油,煤火慢煮密制辣酱。这个密制辣酱是有点玄学的,不然满满一街的龙虾店,唯独天保独占鳌头。黄天保也是有一点玄学的,一年只做二季半,龙虾肥美的时候开门做生意,过了季门一关招牌上留个二维码,走了。他倒是跟上了时代节奏,用二维码明明白白昭告广大食客:明年三月八日见。洒洒脱脱,独一门生意,这就是老城南人的性格。“天保龙虾”带动了一条街的龙虾产业,卖生虾的、做口味虾的,彼此熟识,乡里乡亲互相提携。正如刘燕林老师在《城南印记》中说:“那一整条街的人我都认识,我讲的就是这里的故事。”

“有一次,有七八个小孩一起去看望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她住在三角线下面河坡脚下。老师把家里的书拿出来每人一本,我看见了好几大箱子书。那时我还不太识字,我永远记得那本画着一只大鹅的图画书。很久后陪孩子买书的时候,我才知道那本书叫《骑鹅旅行记》,当时泪就流下来了……”坐在沿街的茶楼里,周围是喧嚣的市井声音,空气中弥漫着岳阳独特的酱香。听刘老师讲老故事,我发现了另一份宁静与淡泊,那是读书人的世界。无论外面如何喧嚣,内心始终平静,烟火中有书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寻觅巴陵墨香,感受生活的回响。这是第九期节目,九九归一,朝阳小学“烟火中的书香”系列就要和您再见了,祝2024岳阳寒假悦说活动越说越精彩,祝大家新年快乐!





图片

“烟火中的书香”之“华容团子”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胡兰香 邓妮




“觅美食、探往事、读美文”,请与我同行,一同踏入繁华与历史交织的岳阳,去探寻一段经久不衰的岳阳老故事。在冬日暖阳中,品味幽幽书香。这里是2024年岳阳寒假悦说活动——“烟火中的书香”主题读书坊。我们是朝阳小学胡兰香和邓妮,今天我们要带大家走进——状元故里,义道华容。

华容县,岳阳之西,长江与洞庭之交汇处,北依长江,南临洞庭,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自七星墩遗址,至大禹登临,再至状元故里,义道华容,千年的故事,就此展开。 

如果你来华容,一定不可错过那始建于明朝的古街——状元街。这里曾走出明朝唯一湖南籍状元黎淳,亦有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名臣兵部尚书刘大夏。状元湖、刘大夏文化园等人文景观成为华容璀璨的地方文化名片。如果你来华容,更不能错过它独特的舌尖美味。华容团子是华容人的元宵情怀,糯粳大米完美配比,荤素菜馅和谐相融,四季品尝,象征团圆。

说起“华容团子”的由来,历史文化丛书《精湛工艺》里说“团子的产生据说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与馒头产生于同一个时代。”但有一个传说流传民间更广。赤壁大战后,关羽率五百校刀手到了华容道,埋伏在芦在华容道,关羽率五百校刀手埋伏,等待曹操。因怕做饭暴露,请县令送饭。因地远、时寒,县令将米磨成粉,捏成泥状,内填菜肴,封口搓圆,蒸熟。团子皮冷心热,既有饭又有菜,味道咸辣。关羽大喜。后来关羽放走曹操回荆州,路过华容县城,正值正月十五,县令要煮汤圆招待,关羽大声说:“吃什么汤圆,就吃你上次送我们那团团的东西。”从此,吃团子成为了华容的一个民俗。

真正说起来,华容人吃团子是为了节约。过完年后,家里会开始包团子,将剩下的食物混合在一起,用米皮包起来,做成圆形的点心,既节约又有圆满结束的意味。华容团子不难做,但真做出华容本地味道还是有讲究的。将糯米与晚稻米按四比一的比例搭配,淘洗干净后用井水盖过米粒浸泡半天,沥干水后用大石磨磨成浆,晒成糯米粉,留着备用。一般想做团子吃了,就取糯米粉及粘米粉各500克,再准备配料。过去配料也万变不离其宗,老三样是胡萝卜必不可少的,再就是香干、五花肉;如今加入了莲米、鲜红辣椒和蒜头等为馅儿,颜色好,味道妙。

团子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蒸着吃,也可煎着吃,甚至还可以用碳火烤着吃。每一种吃法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蒸团子时,为了避免糯米粘在蒸笼底和防止团子破裂,通常需要在蒸笼内铺上一层用水浸渍好的白布,现在人更喜欢使用荷叶来代替白布,增添团子的风味。煎着吃确实对火候的要求很高。如果火候过大,会导致团子外皮焦糊,而内部却未熟透;如果火候过小,则会导致团子内部糯米浆不熟,影响口感。煎团子特别考验人的耐心和专注力,我试了好几次,不是糊了就是压破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团子是华容人是对美食极致的追求,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正月里吃团子正是立春的前后,华容人喜欢全家聚在一起做团子,厨房里叮里当啷的盆响,大人叽里呱啦地打趣,抹一指白面在孩子脸上,欢笑声此起彼伏……春天、团圆、欢快,这些美好的词汇构成了一幅又一幅温馨而祥和的画面。这让我想起了吴穷,这位华容籍作家,我们“悦说”活动的老朋友,想起了她的《诗说二十四节气》轻柔温润的声音:每年的2月3日或4日,立春。“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万物复苏,四时之始;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正所谓“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春从哪个方向来?在中国人眼中,春,五行属木。木,在东方。“东方风来满眼春”。婴儿般柔嫩的东风,掠过垂柳枝头隐隐的青色,拂过红梅的疏影横斜,吹裂白玉兰紧闭的芽蕾,也吹乱了人们迫不及待迎春探春的心。

2月4日,就是前两天,2024年已经立春。春日花满园,与君共赏时。这里有诗、有景,更有美食,你我相约,食在华容,“醉”美湖乡,置身于烟火的熏陶中,细细品味华容的独特韵味;沉浸在自然的怀抱里,轻轻触摸华容的细腻质感;聆听历史的咏叹中,深深感受华容的厚重底蕴。

寻觅巴陵千年的墨香,感受生活的馈赠与历史的回响。我的岳阳,我的家,幸福生活,与你同享,感谢您的倾耳聆听,再见。




图片

“烟火中的书香”之“藜蒿炒腊肉”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周时容




“觅美食、探往事、读美文,请与我同行,一同踏入繁华与历史交织的岳阳,去探寻一段经久不衰的岳阳老故事。在冬日暖阳中,品味幽幽书香。这里是2024年岳阳寒假悦说活动——“烟火中的书香”主题读书坊。我是朝阳小学周时容,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道岳阳特色美食——“藜蒿炒腊肉”。

“二月藜,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这是洞庭湖区人都知晓的民谣。近二十年,人们的饮食观念逐渐改变:尝原味,品野菜,藜蒿便火爆起来,成为岳阳地域特色的美食。藜蒿在岳阳人的餐桌上大放异彩,不仅是因为它清新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更是因为它那珍贵的药用价值。在古代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藜蒿被誉为“白蒿”,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止血、消炎、镇咳、化痰等多种功效,被誉为“洞庭湖仙草”。据说在北京有名的餐馆里,人家的菜名更豪迈,管它叫“洞庭人参草”。

岳阳人常去采藜蒿的地方在洞庭湖区域的草洲上。在那里你能跟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起感叹“久闻藜蒿美,初见新芽赤”的美景,也会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垂涎,当然,《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意境这里是没有的,也许要到东洞庭湖湿地才能偶遇“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家爱吃藜蒿炒腊肉,母亲的手艺更是将这道菜肴升华至极致。如今我接过母亲的锅铲,开始我们手艺的传承。今天,我精心挑选鲜嫩的藜蒿,掐成适中的小段,再选用来自乡下爷爷家腌制熏烤的土猪腊肉,用水煮掉一些咸味及杂质后切成薄片,大火烧热锅,先将腊肉片放入锅中进行煸炒,再放入红辣椒、加入大蒜进行翻炒,最后加入藜蒿继续翻炒,此时,藜蒿的清香与腊肉的醇美相互融合,满室飘香,让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

藜蒿炒腊肉是岳阳人的特色菜,名声很响,传得很远。近年关,即便不回岳阳的人,也会想尽各种办法托亲人寄一些藜蒿过去。仅仅因为美味吗?不,那是一份乡愁。菜市场卖菜的杨大姐,儿子、媳妇在深圳打工,每年到了吃藜蒿的季节,杨大姐总是挑选最好的藜蒿快递寄往深圳,给儿子媳妇解馋,藜蒿柔柔的根系,深深扎在洞庭湖区的土地上,也扎根在游子的心灵深处,一盘藜蒿,刺激着故乡游子的味蕾,吃的是一种民俗,是一种情怀,也是一份浓浓的乡愁。

岳阳市生态散文作家潘刚强在他的《与洞庭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我掐藜蒿尝鲜,更是赏春,俯下身子,右掌翻拨蔸部,拣鲜嫩的紫绿茎条,捏紧了用劲一掐,大拇指甲掐在食指骨节上,青色的浆汁从断口渗出来,两根指头很快被染得黑乎乎的,印痕生生地疼,蒿草特有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由此不难看出采藜蒿是一件费力的辛苦活,而我的叔叔就是一个不辞辛苦的人,知道我们都爱吃藜蒿,天寒水冷他也会前往飘尾采摘藜蒿,每次手都冻僵,两根指头黑乎乎的,连指甲盖里也是黑漆漆的,有一年还因为只顾采摘,口袋里的手机掉了也不知道,却总是在每年的这个季节给我们亲戚每家每户送来满满一袋子的藜蒿,使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在民间烟火中,藜蒿始终清新、洁净,成为岳阳这片古老土地的厚重与宽广的代言。请跟我一起品一品藜蒿炒腊肉,一同读一读潘刚强老师的《与洞庭书》,18篇散文、20万字,生动记录了堤垸楼岛、湖草鱼鸟之间的亲密对话。洞庭文脉、洞庭绿色、洞庭风骨,这里有岳阳人浓浓的故乡情结。

寻觅巴陵千年的墨香,感受生活的馈赠与历史的回响。我的岳阳,我的家,幸福生活,与你同享。感谢您的倾耳聆听,再见。






图片

来源:岳阳教育体育

责任编辑:彭旭

频道精选